紀金蓮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普通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實踐教學這一重要環節上。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是應用型大學的培養目標,如何適應社會和工作崗位需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財會類專業人才,值得深思。財會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是在企業就業,企業財會人員不僅僅要懂會計,還要掌握稅收知識和涉稅業務技能,完成應納稅額計算、納稅申報等工作,再高一點還要求能進行納稅籌劃,納稅技能是企業財務人員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實踐教學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財會類專業理論課程體系比較健全,也在不斷加大實踐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動手能力,但實踐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在財會類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主要在會計核算方面,會計軟件的應用比較成熟,畢業生具備一定的會計核算能力,而稅務會計核算、納稅申報能力顯得不足。《稅法》等相關課程長期以來注重課堂理論教學,注重應納稅額的計算,但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欠缺稅務事項流程認知、納稅申報等能力的培養。
(二)實訓項目和教學手段與現實還有差距,不能滿足職業崗位需要。多數稅務實訓側重于應納稅額的計算和納稅申報表的填寫,缺少程序性的工作認知,實訓項目有限,不能涵蓋稅務工作的全部。現實中納稅申報以網上申報為主,納稅申報實訓需要配備相應的軟件,目前市場上的辦稅模擬軟件可以選擇的余地很小,部分高校缺少必要的實訓軟件,有軟件的也因稅收政策變動頻繁,軟件供應商開發的難度和成本較高,軟件升級滯后于稅收政策的變化,不能及時提供更新版本。因此,用這樣的軟件進行實訓,不能提升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因此實訓項目有待進一步開發,實訓教學手段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以提高實訓質量,培養合格的應用型財會類專業人才。
(三)實踐教學研究相對滯后理論課的研究。有關稅務實訓的研究,普通高校教師的研究成果不多,期刊類參考文獻主要是職業技術學院廣大教師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知網輸入“稅法教學”檢索條件搜索自2004年以來的研究成果只有97條結果,其中核心期刊只有4篇,本科院校1篇,專科院校1篇,職業技術學院2篇。輸入“稅法實踐教學”檢索條件搜索只有7條結果,其中核心期刊只有1篇,為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成果,7篇中有4篇在論文題目中有“高職”字樣,明確研究高職院校稅務實訓。由此可見職業技術院校比較重視實訓教學,而本科院校重視程度不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本科職業教育是重要組成部分,應用技術型大學應加強稅務實訓的研究。
(四)稅務實訓教材匱乏,形式單一內容滯后。目前財會類專業教材中最缺乏的就是稅法及稅務實訓教材,尤其以稅務實訓教材顯得更加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稅收政策變動頻繁,很多會計專業的教師自身對稅法及稅務實訓的熟悉度低于對會計類課程的熟悉程度,導致市面上稅法及稅務實訓教材較少。很多高校稅法教材選用注冊會計師協會主編的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該教材內容更新較快但內容龐雜,需要教師很好的處理教材,不便于學生使用。實訓教材數量短缺,形式單一內容滯后,很多教材采用文字描述稅務事項,仿真度不高。有些高校選取的實訓資料單一,同一個實訓項目所有同學采用同一個案例,體現不了企業經營的復雜性和變化性。有些資料過于虛假,達不到實訓的效果。
(五)“雙師型”教師稀缺,教師實踐能力有限。地方應用型大學招聘教師時傾向于名牌大學、研究性大學,教師絕大多數本身就畢業于高校,雖理論功底比較深厚,但實踐動手能力略顯不足。再加上目前很多高校財會專業招生火熱,師生比高,教師緊缺,專職的實訓教師更是缺乏,很多教師一到學校就走上教學崗位,承擔繁重的教學工作,到企業掛職鍛煉有著迫切的需要卻分身無術。外聘教師也是形式大于實質,很多學校受經費的限制外聘教師有限,外聘教師自身還有本單位的工作,授課時間有時難以協調。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相符合的“雙師型”教師為數不多,影響實訓質量。
高校的人才培養應滿足社會需要,社會要求財會類人才知識、能力、職業道德兼具,為解決現階段《稅法》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除了在一些常規措施方面,《稅法》課程的實踐教學應在以下方面重點加以改進。
(一)以學生職業和崗位所需能力和素養設計課程。目前普通高校的辦學方向是應用型大學,學生不僅要掌握學科專業基本理論和知識,更要掌握本專業未來工作的基本技能。財會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以企業為主,稅務工作是企業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稅務實訓課程應根據企業稅務工作崗位和職業能力需要進行設計,實訓以學生完成企業稅務崗位的工作為主,以完成稅務局、銀行等與稅務工作相關的崗位為輔,以職業崗位能力為目標,培養學生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養。實訓內容要與企業稅收崗位實際工作需求相一致,實訓平臺要與稅收崗位實際工作環境相一致,實訓程序要與辦稅員崗位實際工作流程相一致。實訓項目、實訓方式、實訓手段等應緊緊圍繞崗位職業能力要求。
(二)多層次多方式組織實訓教學。首先,進行單項實訓。在計算機實訓教室安裝與國稅總局要求和企業實際在用高度仿真的稅務實訓軟件,以辦稅員崗位的工作內容和程序來組織實訓內容,實訓中教師(或學生)充當稅務局端,學生充當企業的辦稅人員,完成從稅務登記至稅款繳納的全程工作,訓練學生對稅務工作流程的認知、稅額計算能力和納稅申報能力。單項實訓一人一組。其次,進行綜合實訓,在單項實訓的基礎上,分制造業、商業企業和服務業不通類型企業進行納稅申報綜合實訓,3~5人一組,分組進行。第三,組織校外實訓,相關教師應加強與稅務局、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等的合作,使學生有機會頂崗實習,教學過程強調學校、企業與社會的共同參與。
(三)實訓平臺要與稅收崗位實際工作環境相一致。由于企業實際納稅工作主要是網上申報,稅務實訓應采用與國家稅務總局要求和企業在用高度仿真的實訓軟件進行,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更接近真實的實訓環境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校可以引進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或者自己成立會計服務公司,利用事務所、會計公司的真實數據和資料進行真賬實作,讓學生以企業辦稅員的身份進行代理記賬和報稅實習。教學方法方面可以采用現場觀摩、模擬實訓、頂崗實習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鍛煉學生稅務崗位操作能力和職業素質養。現場觀摩主要是充分利用寒暑假社會實踐時間,由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到稅務機關、企業,觀摩會計及納稅工作流程,初步了解不同企業的經營業務納稅的種類、賬務處理、與稅款繳納的程序,建立對納稅工作的感性認識。模擬實訓主要是在計算機實訓室借助稅務軟件實訓進行,模擬企業真實的稅務處理流程和內容進行網上申報和稅款繳納等過程。頂崗實習主要通過學生到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代賬公司實習進行。
(四)實訓程序要與辦稅員崗位實際工作流程相一致。目前很多學校的稅務實訓側重于稅款計算和納稅申報表的填制,學生缺少對稅務工作流程的認知,缺少對防偽稅控系統硬件設備的熟練使用,也不能熟練使用打印機、掃描儀等辦公設備,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還是有知識無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崗位需要,實際工作能力有限。稅務實訓的程序應與辦稅員崗位實際工作流程相一致,按稅務登記、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金稅盤發行、發票領購開具保管、記錄、歸檔、抄稅、報稅、稅款計算、征收方式認定、納稅申報表填制申報、稅款繳納等程序進行實訓。
(五)實訓內容要與企業辦稅員崗位實際工作需求相一致。稅務實訓的教學設計應以企業辦稅員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為核心,企業的辦稅員崗位涉稅工作主要包括稅務證照管理、發票管理、抄報稅、納稅申報、申請報批公司稅務優惠政策等。稅務實訓應培養學生從事該職業崗位所必需的稅務登記、認定管理、發票領購開具和管理、稅費計算、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稅務會計核算等相關職業技能。基于企業辦稅員崗位的工作過程設計實訓內容和項目,包括稅務登記、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金稅盤報稅盤發行、增值稅專用發票領購開具、增值稅納稅申報、消費稅納稅申報、營業稅納稅申報、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其他稅種納稅申報等項目。
(六)實訓考核應是多環節、多方法、多指標的立體化考核,注重過程性考核。稅務實訓考核評價的指標和方法對學生的實訓學習過程起到一種引領和導向作用,一個好的實訓考核評價方法直接影響實訓質量。實訓考核應是多環節、多方法、多指標的立體化考核,注重過程性考核。考核成績包括平時實訓成績、期末實訓成績和實訓報告成績;方式上可以采用學校、企業聯合考核方式;內容上既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紀律和職業道德,又要考核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要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字寫作和總結能力,注重學生誠信品質、職業道德、依法納稅、合理籌劃的職業素養和能力。這樣的考核評價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訓效果。
參考文獻:
[1]解青芳,孫學輝.稅制改革背景下會計學專業稅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9).
[2]魏敬淼.論稅法本科教學中的主體性教學觀[J].中國大學教學,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