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靜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在互聯網對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沖擊中,信息化技術下的智慧教育也悄然而至。本文圍繞信息技術下《成本會計》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探索如何將智能手機、互聯網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挖掘新的教學模式。
1.教學形式單調,理論教學內容比重過大,實踐教學偏少。《成本會計》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課程,需要學生了解和掌握制造業成本核算的各個過程中的計算方法。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大多結合簡單的多媒體技術講授,配合手工模擬實訓教學方式,形式單調,沒有真實感。而且《成本會計》課程內容多,教師在授課計劃制定中,也側重于理論教學,缺乏足夠的實踐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零散地講授一些成本核算的知識,不能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核算的思維,學生被動地聽、記、做題,形式刻板。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抗拒的情緒,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
2.缺乏理論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的有效銜接。由于教學資源和環境以及自身能力等問題的限制,在目前的《成本會計》教學中,能夠經常性地以及有效地使用信息化教學的教師不多。大部分的教師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的教學,較少接觸會計信息化內容。由于學習信息化教學方式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許多教師并沒有很強的積極性去施行。而要搭建會計信息化教學平臺還要解決網絡安全、信息暢通等問題。
3.考核形式單一,難以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目前的《成本會計》教學考核方式還是以傳統的閉卷筆試形式為主,這種方式雖然一定程度上也能考核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是考察的都是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的掌握情況。而且還存在學生在期末考試的時候突擊復習,投機取巧的情況。并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1.《成本會計》的課程性質適合采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它具有系統性、綜合性和計算量大的特點。目前在教學內容中,將《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分成了七大模塊,分別是: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計價;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輔助方法;成本報表。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實務操作的需要,如果在教學中采用信息化方式教學,如結合微課、慕課、實訓軟件、超星學習通等手段,將這七大模塊中的內容通過網絡、智能手機結合上機實訓操作,則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
2.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開展信息化教學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撐。互聯網背景下,產生了很多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如以“微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超星學習通、藍墨云班課等APP軟件。教師通過學院組織的培訓或者通過校外學習,可以掌握很多的先進的教學手段。各個學院為了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在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設,如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智慧教室,購買一些仿真實訓軟件,完善實驗實訓室的功能等,搭建實用性強、內容豐富的網絡教學平臺,是推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紐帶。以上的措施都能夠為建立信息化教學模式提供有利的支持。
1.將課程教學資源上傳到泛雅平臺,供學生隨時學習。《成本會計》這門課程中主要的教學資源包括:講稿、PPT課件、案例與習題等,可以在授課之前將這些教學資源上傳到泛雅平臺,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前先行預習,而且課后還可以通過案例或者習題來鞏固課堂所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布置一些客觀題或者簡單的計算題,讓學生利用“超星學習通”手機APP當堂完成,通過系統直接計算出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這種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打造以“微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成本會計》這門課程之所以適合制作成微課是由于知識點多,邏輯性強,而且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聽不懂,有的覺得學得不夠深入,教師也不可能做到隨時給學生提供輔導。如果教師將教學中的重難點精確設計,然后配上圖片、文字、動漫、語音等,配上講解,錄制成短視頻,上傳給學生學習,就可以解決。
3.利用會計實訓軟件,完善實踐教學環節。由于成本資料是企業的內部資料,不便于對外公開,所以《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如何有效實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利用一些會計實訓軟件,通過課內實驗、綜合實驗來鞏固所學知識。課內實驗可分為單項模擬實驗和階段性模擬實驗。《成本會計》課程中主要安排了要素費用歸集與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成本計算的各種方法等單項模擬實訓。在學生學習完部分成本會計專業理論知識之后,可以通過實訓軟件針對某一章節進行綜合實訓,如可設計一些涉及材料費、人工費等費用的結算和分配業務,讓學生運用學過的各種成本計算方法,計算各種產品的成本。綜合實驗可以安排在學完專業課程之后進行,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配合完成,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崗位技能。
1.學校應鼓勵、組織教師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會計課程學習相對其他專業課程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如果結合各種新鮮、有趣、實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將會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學院應該大力提倡,積極組織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方法的學習,組織一些授課觀摩,定期邀請一些專業人員來為教師提供培訓。還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到企業實地調研,多學習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和管理方法。
2.教師應把握好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的尺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不能一味地依賴信息化教學手段,而忽視了和學生的直接面對面交流。學生如果過于依賴網絡,會阻礙他們的思考和探索能力。碰到不懂的問題,首先就去搜索答案,而不是先自己動腦思考。而且這種模式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培養好較強的時間觀念。所以如何將傳統教學方式和信息化教學模式有機結合,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數字化和網絡新技術正在快速改變大學校園和課堂教學。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本著求真務實,積極探索,精益求精的態度來面對信息化這種新興教學模式,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創新,改進教學體系,創新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王紅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3,(8):5-10.
[2]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2014,(4):33-35.
[3]王亞.“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職教育新常態及翻轉課堂教學新趨勢[J].亞太教育,2015,(2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