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2014年9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鍵是要增加和擴大我們的優勢和特點,而不是要削弱和縮小我們的優勢和特點。我們要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切實防止出現群龍無首、一盤散沙的現象。他指出,我們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切實防止出現民族隔閡、民族沖突的現象。我們要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我們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則,促使各類國家機關提高能力和效率、增進協調和配合,形成治國理政的強大合力,切實防止出現相互掣肘、內耗嚴重的現象。等等。
成為“兩個機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健全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成為全面擔負起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的工作機關,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完善人大專門委員會設置,優化人大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結構。
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 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常委比例。依法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專家顧問制度。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由決策機關引入第三方評估,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協調決定,不能久拖不決。加強法律解釋工作,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健全向下級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推進立法精細化。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見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人數,更多發揮人大代表參與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完善立法項目征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專家學者等對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調整論證咨詢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完善法律草案表決程序,對重要條款可以單獨表決。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等等。
深改組通過三個有關人大的文件。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制度的意見》《關于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調整論證咨詢的工作規范》《關于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引入第三方評估的工作規范》等。會議指出,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行使監督權,規范報告方式、審議程序及其重點,推進國有資產管理的公開透明,使國有資產更好服務發展、造福人民。會議指出,要根據立法法有關規定,緊緊圍繞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咨詢、評估、協調、審議等工作機制,更好發揮立法機關在表達、平衡、調整社會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
使法治成為上海制度競爭力的重要標志。2017年12月30日召開的十一屆上海市委三次全會指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市,使法治成為上海制度競爭力的重要標志。針對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新情況新需求,增強制度供給的及時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