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統功能語言學把語言的實際使用作為研究對象制定本學派的理論體系,并在應用過程中檢驗和完善理論,其與英語教學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本文從不同層面論述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對于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以及翻譯教學的聯系和啟示。
【關鍵詞】系統功能語言學 英語教學 教學啟示
一、系統功能語言學簡述
系統功能語言學把語言看作有規律的資源,其基本原理認為語言描寫的是系統,更甚于結構。系統語法重點說明語言作為系統的內部底層關系,是由與意義相關聯的可供人們不斷選擇的若干各子系統組成的系統網絡,又稱為“意義潛勢”。語言是一種符號,說話人在表達自己想表述的語義時,必定要選擇語言符號中相應的語義功能部分。這種選擇在語言的不同層次都可進行。總之,內容決定于形式,而形式則由實體呈現。系統功能語言學把語言的實際使用作為研究對象,在應用過程中檢驗和完善理論。離開語言使用者的實踐,就不會有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事實表明,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特別是用于幫助各年齡段的人們學習語言并在一系列情景中有效地使用語言。
二、系統功能語言學與語言教學
語言教學理論可分為以社會文化為基礎的和以人文學/心理學為基礎的語言教學理論兩大派別。各派都在自己的理論基礎上發展了有效的教學方法。以社會文化為基礎的教學理論發展了交際法、情景法、意念法等教學方法,以及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以人文學/心理學為基礎的教學理論發展了視聽法、沉默法、暗示法、商討法和監察法等教學方法。由系統功能語法發展的語言教學理論強調語言的實用目的,集各派教學方法之長,重點強調以社會文化為基礎的語言教學理論,在使用過程中發展學生綜合的語言能力。根據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觀點,語言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發展其“意義潛勢”,能夠依據具體的語境從“潛勢”中選擇符合語境的語言。因而老師的任務應當是尋求合適的方法提供學生所需的知識和能力,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來安排自己的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先探察學生的學習需要,在現有的教學資源允許的范圍內,依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教學中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
三、系統功能語言學與英語聽力教學
系統功能語法中的主位結構理論特別強調對于語言環境的營造,因為它注意到語言環境以及語域將不可避免地對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造成影響與限定。因而,我們應把語言系統看作一個社會符號系統,而不是心理、生理亦或是美學的系統。這里所說的的符號系統指的是由眾多語言交際符號整合在一起形成的系統。語言學習者應該能夠在一個由社會提供的教育機構中進行相關的語言學習。由此看來,語言學習以及語言的教學活動都屬于某種社會活動,語言學習是語言進行社會語境化的實踐過程。聽力教學可通過主位結構理論為學生構建統一的聽力語境,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聽力語言教學的主要宗旨,也可以幫助學生來構建文化語境,積極主動的模仿學習母語使用者的思維方式與社會行為。
盡管語言學與語言教學之間可以說沒有什么必然或直接聯系,但語言學理論確實可以幫助我們從更深的層面理解和把握語言教學,使得我們能夠更為精確、一致、和有力地對語言知識進行講解與描述。不管是口頭還是書面形式的語篇,最終都是通過適當的手將語言進行結構上的組合來形成具有連貫性含義的語義整體從而達到交際目標。因而語言教學在聽力教學中也可以適當的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語篇的知識,讓學生學著仔細且連貫的聽完整個語篇,從而更好地理解并把握所聽語篇的大致含義,往后再進行聽力訓練時,便可以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更加細致地把握語篇的發展脈絡。這樣一來,聽力教學的過程才能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意義潛勢”,讓學生能夠根據一定的語境來選擇合適的語言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聽力效率與效果。
四、系統功能語言學與英語口語教學
系統功能語言學中的語域理論對口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語域涵蓋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語場、語旨、語式。這三個因素根本上決定了語言本身的實際功能和受用范圍。語場,也就是語言受用的環境和說話人的內心世界所傳達出來的各種經歷;語旨,即表達者借助話語表達出來的態度和情感等;語勢,則側重于語言本身的結構性以及前后是否連貫等。對于英語的口語學習來說,語域理論更強調語言的實用功能,通過準確、系統地把握和了解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對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要想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得培養學生對于語域的分析轉化能力。語境對任何一種語言來說都是表達的前提和基礎。口語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情境模擬的方法實現情境教學,使學生能夠領會語場、語旨和語式,進而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提高訓練。在此基礎上,還要對學生進行文化方面的指導和教育,從而提升其文化素質及語言功力。英語口語的表達其實傳遞的是西方文化,是特定地域文化的體現。因此,在具體的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該加大對于西方文化、禮儀、思維習慣等各個方面的滲透,由此來增強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通過給學生播放原汁原味的英文電影、開設有關于西方文化的選修課以及在課堂上開設各種對話交流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這種情境語境中體會到標準化的交流模式,這些舉措對于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提升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五、系統功能語言學與英語閱讀教學
語篇分析與閱讀教學的關系最為密切。由于對語篇的分析可分正向,即自下而上的策略和反向策略兩種,前者從最小的篇章成分入手一步一步地對篇章解碼,后者從宏觀層次線索對篇章解碼。因此反向策略可以補充傳統的正向教學法,尤其是信息度較高的篇章更是如此。把一個單獨的句子脫離上下文和情景語境來看,常常容易產生歧義或造成誤解,其中涉及到的信息也可能需要具備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才能夠很好地解釋。這說明,理解特定的語篇,人們的世界知識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在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不同類型課文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框架結構,培養學生對于文章語體和主要內容的預測能力。分析文章寫作者如何在文中埋下伏筆,如何使用詞匯鏈,使全文前后呼應,連貫完整。endprint
六、系統功能語言學與英語寫作教學
寫作課的老師強調學生的作文應當主題突出,行文流暢,前后連貫。這便需要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在語篇分析中的許多研究成果。
系統功能理論中的關聯理論便可用于指導英語寫作教學。從寫作者的角度來說,寫作過程就是作者作為交際者可能向作為交際對象的讀者提供關聯性最大的語言信息,以示意自己寫作的意圖的心理過程;而從讀者的角度看,作為交際對象則盡可能進行關聯程度最大的邏輯推理,這是理解交際者意圖的語用推理的心理過程。由此可以看出,“關聯性最大”最能表達作文的語篇意識,而“關聯程度最大”最能準確推理作文的語篇意圖。
當然,要想增強學生作文的連貫性,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僅僅依憑借義銜接手段是不夠的,還須依靠其他方式以達到語篇連貫的效果。譬如話題連貫,就要涉及語篇新舊信息的傳遞方式,而句法的連貫,例如平行結構,可以加強句與句乃至段落之間的節奏感、平衡性和表達力度。
七、系統功能語言學與翻譯教學
語域理論對翻譯理論也有貢獻。按照語域理論來說,原文和譯文的對等關系不僅僅是形式上,即詞匯、語法上的對等,更重要的是兩者在意義上的對等;就意義上來說,也不僅僅只一種意義(通常指概念意義)的對等,而是所有三種意義,即概念意義、人際意義、語篇意義的對等,也就是目標語和原語語篇功能上的對等。當然,由于語言本身以及文化等因素的限制,有時要在翻譯過程中達到三種意義都對等的效果是很難實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這樣就需要譯者依據翻譯的目的和語篇的情景語境選擇一種或兩種意義作為追求對等的主要對象進行翻譯。因此,在進行翻譯教學時,必須讓學生注意使譯文能夠表現原文的語域特征,能恰當的表達原文所賴以產生的情景語境,使兩種語言的語篇能在同一情景語境中起同樣的作用。
八、結語
系統功能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重要分支,為我們描述與觀察語言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與有效的渠道。我們應把這些語言學理論恰當且合理的運用到語言教學中,將理論融于實踐,在語言學理論的指導下,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Seco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mold Press,1994.
[2]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系統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3]廖傳風.系統功能語言學在外語教學中應用研究綜述:成績與不足-基于3種外語類核心期刊10年(2000—2009)的統計分析[J].山東外語教學,2011,(06):53-60.
[4]張德祿.功能語言學語言教學研究成果概觀[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01):19-22.
[5]楊炳鈞,尹明祥.系統功能語法核心思想對語言教學的指導意義[J].外語學刊,2000,(03):9-15.
作者簡介:宋丹丹(1992-),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江蘇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