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堅軒
“三年來共受理新增管轄案件637件1101人,實現對中央改革方案確定的八類案件全覆蓋,辦理了‘11·25日本牛肉案、生產銷售假嬰兒乳粉案、以工業氯化鈉冒充藥用氯化鈉的生產假藥案……”2017年12月27日,我國首個跨行政區劃檢察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向社會交出了成立三周年的成績單。
自2014年12月28日揭牌成立以來,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圍繞構建特殊案件跨行政區劃辦理的訴訟格局,聚焦“特”在何處、“跨”到哪里這兩個最根本問題,積極探索職能管轄、內設機構、辦案機制、專業化建設等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細數過去五年的上海檢察工作,改革無疑是第一大關鍵詞。無論是試點跨行政區劃檢察院、司法體制改革,還是服務保障上海落實國家戰略,上海檢察機關積極推進和保障各項改革措施落地,檢察工作和檢察隊伍展現新貌。
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從1.0版到2.0版的升級
2017年3月28日,對已經參加檢察工作23年的浦東新區檢察院檢察官施凈嵐來說,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她和該院其他三名檢察官一起,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檢察官辦公室,這在全國范圍內也屬首創。
2014年7月,按照中央部署,上海在全國率先拉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大幕。2015年4月,改革試點在全市法院、檢察院全面推開。2016年,在完成上海檢察改革1.0版的基礎上,上海檢察機關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繼續努力打造升級2.0版。命名檢察官即是其中之一。
從1.0版到2.0版的升級,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體現了更多的科學性。
比如檢察官崗位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改革初期,檢察官入員額后再選擇崗位,由于崗位責任不明,出現了因人設崗等問題。為此,檢察機關根據辦案量重新測算核定檢察官崗位,制定檢察官崗位設置清單和崗位說明書,先確定崗位再遴選入額。同時,按照辦案量配置員額,構建全市統一開放的檢察官遴選調配平臺,重點向人案矛盾突出的院傾斜,并引導檢察官向一線業務部門流動。目前,全市檢察機關已遴選入額檢察官1886名,76.6%的檢察官配置在基層院辦案一線。
此番改革,檢察官在司法辦案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上海檢察機關動態優化檢察官權力清單,持續向辦案檢察官授權,目前檢察官可獨立決定的職權共141項,刑檢部門檢察官獨立作出處理決定的案件占比82%。命名檢察官除了享有其他檢察官權力清單中的權力外,還享有追捕、追訴、扣押贓款物處理等實體及程序決定權。
有權必有責。施凈嵐對此深有體會:“如果我的辦公室承辦的案件出錯,我需要承擔責任。這種更大的責任擔當,時時促使我及團隊成員,以‘工匠精神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件案件。”
信息化手段在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健全檢察權運行監督制約機制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上海檢察機關建立檢察官績效考核體系,研發“檢察官執法辦案全程監控考核系統”,實現對檢察官辦案數量、質量、效果的立體化、可視化評價。研發應用“流程監控智能預警系統”,對辦案過程全面監控、全程留痕,實現違規操作自動攔截、辦案風險實時提示。落實案件質量評查制度,評查結果記入檢察官司法檔案。建立個案評鑒機制,科學厘定檢察官的工作責任和司法責任,既保障可追責,又推動敢辦案。
服務保障國家戰略:保護知識產權獲國際社會認可
李某注冊成立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并擔任法定代表人,與王某、徐某2人共同開發了“快讀免費小說”軟件。2013年12月,李某設立“快讀免費小說”的官方網站,3人將“快讀免費小說”軟件投放至多個移動電話應用市場。為提高該軟件的知名度和點擊下載量,3人在未獲得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復制、轉載發行于“起點中文網”網站上的文字作品,存儲在服務器內,供移動電話用戶下載該軟件后免費閱讀,再通過在軟件內植入廣告收取收益分成。經鑒定,“快讀免費小說”服務器內存儲的文字作品中有1453部與“起點中文網”的同名小說存在實質性相似。案發后,3人向權利人支付版權和解費200萬元。2014年12月1日,經上海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分別對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李某等3人判處罰金及刑罰。
這是上海檢察機關辦理的全國首例利用手機應用程序(APP)侵犯著作權的新類型案件。
上海自貿試驗區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是上海承擔的兩項國家戰略。為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務保障,檢察機關第一時間積極行動:2013年11月,設立派駐自貿試驗區檢察室;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服務保障自貿試驗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上海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意見》等文件;2017年4月,服務保障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統一平臺上線運行;在張江、漕河涇、長陽創谷科創園區等地,成立檢察官辦公室、企業家法律服務站,打造“鍵對鍵”和“面對面”相結合的一體化服務體系;在全國率先建立知識產權權利人告知制度,實行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辦理模式;發布年度自貿試驗區、知識產權等檢察白皮書,分析發案規律,提出對策建議,服務決策治理。
幾年來,上海檢察機關共提起公訴逃匯、信用證詐騙、騙取出口退稅等涉自貿試驗區刑事案件394件513人;提起公訴知識產權犯罪1387件2206人;辦理的6件案件入選年度“中國檢察機關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
2017年6月,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全球反假冒機構向上海市檢察院頒發“2017年度全球反假冒國家公共機構最高貢獻獎”,以表彰上海檢察機關在構建高標準國際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工作中的突出貢獻。這是全球反假冒機構首次授予此獎項給地方司法機構。
此外,上海檢察機關加大金融犯罪打擊力度,五年來提起公訴7525件9920人,同比分別上升35.4%和58%。依法妥善辦理“e租寶”等重大涉眾型金融案件,辦理全國首例高頻交易操縱期貨市場案、非法經營“新三板”股票案等新型案件。同時,牽頭組建了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銀監局、上海證監局、上海保監局、市金融辦等單位參加的“上海金融檢察聯席會議”,深度開展金融犯罪風險預判預警;建立全國首個金融從業人員犯罪預防教育基地,與“一行三會”等建立廉潔從業保障機制,同步推進金融風險防控。endprint
緊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環境資源食藥品案集中管轄
2016年12月,傅某、王某、呂某等人為牟取利益,在未采取任何防滲措施的情況下,將3萬余噸未經分揀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挖坑傾倒、填埋于傅某承包的某工業區附近的農田。經檢測,案件所涉9處傾倒填埋垃圾點的土壤及地下水所受污染程度均嚴重超標。
與以往該類案件由行政區劃檢察院辦理不同的是,這起案件由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管轄。案發后,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及時介入、引導偵查取證,第一時間對傾倒垃圾現場進行實地查看,提出意見和建議,并督促環保部門對傾倒物品進一步詳細檢測。為確定污染損害的具體情況,該院參與涉案環境污染損害評估評審會,為確定案件污染損害范圍和損失金額提供參考意見。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以涉嫌環境污染罪依法對傅某等14名犯罪嫌疑人批準逮捕。
2014年起,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部署,上海檢察機關展開環境資源保護領域和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兩個專項”立案監督活動。五年來,上海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1781件2268人;提起公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314件554人;辦理了“福喜公司”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等影響惡劣的案件。
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犯罪案件涉及的專業知識多,存在偵查取證難、檢驗認定難、案件定性難等問題。上海于2015年探索跨行政區劃檢察工作機制,明確將重大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案件由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管轄。2016年9月起環境資源案件由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集中管轄。2018年1月1日起,食品藥品案件也由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集中管轄。實行集中管轄,有利于統一執法標準,有利于解決同案不同判問題。
在開展專項立案監督活動中,檢察機關還不斷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升級信息共享平臺,完善線索摸排、案件移送、提前介入等機制,督促行政執法機關移送犯罪線索610人。
預防和查辦職務犯罪:“老虎”“蒼蠅”一起打
市政府原副秘書長戴海波、市安監局原局長齊峻、市衛計委原副主任黃峰平、光明食品(集團)原董事長王宗南……2013年以來,上海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污受賄、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1815件2236人。查辦貪污、受賄大要案848件1049人,占立案總人數的52.4%。其中,局級30人。2016年首次承辦中央交辦的省部級專案。
與此同時,開展查辦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職務犯罪專項工作,在征地動遷、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立案偵查567件714人。重點查處發生在城市建設、生態保護、房產交易等領域的瀆職侵權案件,同步介入調查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及熱點案件,立案偵查瀆職侵權犯罪案件179件236人。
2016年,上海檢察機關還查辦了首起利用影響力受賄案。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股東朱某,與本市某區公安分局副局長葉某關系密切。朱某接受白某的請托,向葉某打招呼,葉某違規為涉嫌犯罪被執行逮捕的陳某辦理取保候審手續,朱某從中收受白某給予的好處費。檢察機關認為,朱某的行為已經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并對朱某提起公訴。最終,法院判決認定朱某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并對其判處刑罰。
2015年4月,在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的部署下,一張針對外逃腐敗分子的“天網”向全球撒開。“天網”行動開展后,上海檢察機關健全“一逃一檔”臺賬制度,在市委追逃辦統一組織協調及相關部門深度配合下,成功追捕或勸返27名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
2015年7月,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上海市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若干規定》,以法治保障“廉潔上海”建設。五年來,全市檢察機關深入教育衛生、糧食儲備等領域開展預防調查3487次,制發檢察建議783件;在大飛機、迪士尼等重大工程開展創“工程優質、干部優秀”活動2131項;探索開展職務犯罪預防誡告、預防郵路、“檢企研”合作等新模式;每年制發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報告,全方位反映犯罪情況、分析變化形勢、剖析腐敗成因、提出防治建議。
新年伊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全面推開,而檢察機關將通過依法履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等職能,繼續在反腐敗斗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落實社會各界意見建議:
青年干警成長有了更廣闊平臺
2017年上海“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潘書鴻提出了“關于加強青年檢察官隊伍建設和專業培養”的建議。隨著近年來檢察機關新進人員的招入,全市40周歲以下檢察干警已經超過了一半,青年干警培養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潘代表的建議推動檢察機關將這一課題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6年,上海檢察機關在市級機關中率先成立青年工作委員會,下設青工支委。組織青年干警參與重大案件辦理、重大課題調研;建立職業導師制度,充分發揮資深檢察官傳幫帶作用。為青年干警搭建了廣闊的成才平臺,也切實將人大代表建議落到了實處。
上海檢察機關始終將檢察權置于人民的監督之下,依法接受人大監督,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并認真落實人大決議,及時向市人大專題報告司法改革試點、貫徹實施修改后刑訴法和民訴法、法律監督、反貪污賄賂等工作情況。邀請人大代表視察逮捕訴訟化審查、刑事執行檢察、檢察業務專家評審等活動。五年來,全市檢察機關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對檢察工作提出的意見105件、來信19件。
面向未來,面向新時代,上海檢察機關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清醒認識:服務大局、保障民生的前瞻性、精準度、實效性有待提升;法律監督還不到位,民事行政檢察等監督短板亟待補齊;改革攻堅啃硬骨頭的毅力和能力需要增強;隊伍綜合素質能力和人才儲備與新時代要求仍存在諸多不適應;信息化建設與檢察實踐深度融合的精準度、黏性有待提升;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檢須臾不能放松。
上海檢察機關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適應檢察職能調整轉變,強化法律監督主責主業,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能力建設,創造性地做好新時代檢察工作,在更高起點上“創一流業務、建一流隊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