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蘭
摘 要:伴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均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生活重心逐步向精神文化需求轉移。作為一項“低門檻”休閑運動,廣場舞以舞蹈為基礎演變而成,具有普及程度高、感染力豐富及參與人數多等鮮明特點,不止能發揮鍛煉身體作用,現已成為情感交流的全新方式。本文以廣西廣場舞演變發展現狀為切入點,就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廣場舞演變 發展現狀 解決對策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社會經濟穩健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廣場舞演變發展水平已取得一定進步與發展。與此同時,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滿足日益增長的廣場舞受眾需求,廣場舞演變發展重心逐步向分析發展現狀及提出解決對策轉變。其中,廣場舞指城市居民自發性以健身為目標于廣場、院壩等開敞空間進行富有韻律的舞蹈,并且普遍伴隨節奏強及高分貝音樂進行伴奏,以超過45歲中老年人為參與群體[1]。當代廣場舞已融入現代舞蹈的形式、行為及意識形成具有當代廣場舞風格,逐步被更多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所肯定,不止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現象,是衡量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核心指標。鑒于此,本文針對廣西廣場舞演變發展現狀及其對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廣西廣場舞演變發展現狀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且文化底蘊深厚,舞蹈藝術形式多樣豐富。伴隨社會進步及發展,人均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其生活重心逐步向精神文化需求轉變。作為集百家之長的舞蹈形式,廣場舞發展迅速深受廣西居民所喜愛,現已成為廣西居民主要休閑形式,并且廣場舞吸納舞蹈精髓,一定程度影響舞蹈文化發展[2]。自21世紀以來廣場舞蓬勃發展被廣泛輻射至多個城市,尤其是2002年,排舞正式進入我國,與我國傳統舞蹈相結合迅速傳播,現已成為繼廣播體操后我國第2大具有時代特征、國際接軌、時尚健康及全民參與的文體活動。目前廣西廣場舞形式豐富多樣,例如:踏歌型廣場舞及原生態廣場舞等。
有研究資料表明,廣場舞能增強參與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其心肺功能,加快新陳代謝促進消化以達到消除大腦疲勞、增強協調能力及陶冶情操的目標,并且現代廣場舞不止具有健身功能,更將建設性、集體性及娛樂性融為一體,做到走進廣場、走進社區,是現代城市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維護社會穩定及繁榮社區文化等作用[3]。同時,與專業型舞蹈相比,廣場舞具有自發性、集體性及娛樂性等鮮明特點,不存在教學組織、教學過程及教學關系,以集體性表演為主要形式,少至幾人多至幾百人,實時參與性強且不具有商業性質,以娛樂性為主要目標,通過舞蹈抒發自身情感獲得精神愉悅。
2、廣西廣場舞演變發展現狀的解決對策
2.1轉變思想觀念
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文化單位主動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加大對于廣西廣場舞演變發展的重視程度,特別是管理人員必須統一思想觀念,摒棄錯誤認識,端正自身態度,從根源上認識到解決廣西廣場舞發展演變現存問題的重要性,形成高效全面、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積極引進科學的工作手段及工作方法,將解決廣西廣場舞發展演變現存問題視為維護社會穩定及繁榮社區文化的唯一途徑,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同時,廣大工作人員做到“解放思想、轉變理念、統一認識、增強水平”,意識到解決廣西廣場舞發展演變現存問題的必要性及緊迫性,組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工作體系。
2.2擴大受眾規模
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文化單位主動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原則,加大對于對于廣西廣場舞演變發展的重視程度,做好廣場舞區域調研工作,倡導“傳遞正能量、拋棄亞健康”,力求“深入群眾、團結群眾、發動群眾”,立足于廣場舞優勢充分發揮其繁榮社區文化作用,維護社會安定增強城市居民身體素質,將建設性、集體性及娛樂性融為一體,有助于形成樂觀積極、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圍,擴大廣西廣場舞覆蓋面,滿足廣大受眾精神文化汲取需求。同時,以互聯網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為依托組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廣場舞服務平臺,例如:利用即時通訊軟件成立線上交流平臺打破地域性限制。
3、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伴隨社會進步及發展,人與人溝通方式日趨減少,廣場舞作為一項“低門檻”休閑運動,具有普及程度高、感染力豐富及參與人數多等鮮明特點,不止能發揮鍛煉身體作用,現已成為情感交流的全新方式。同時,受廣場舞舞蹈性質的影響,舞蹈強度適中且娛樂性強,能提高參與群眾身體素質滿足其精神需求,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是衡量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核心指標。
參考文獻
[1]吳彩榮.廣場舞演變及發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7:158-159.
[2]張夢夢,唐禮勇.從“公共空間”向“私人空間”的嬗變——“廣場舞”社會治理機制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04:73-74.
[3]吳云紅.廣場舞教學及健身的意義的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04:141-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