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權泰+++李濤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不斷提高,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特別是基礎教育。語文是高中階段的基礎學科,筆者在高中的語文學習中充分利用各種學習技巧,對語文成績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 學習技巧 體會
高中語文是高中階段的主要工具學科,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筆者感覺語文不好學,很難提高,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發現方法和技巧的重要。高中語文的學習不但能夠豐富知識,更能通過學習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提高自身修養,培養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高中語文的學習技巧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現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學習態度是關鍵
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有時又很枯燥乏味。很多同學覺得語文比較好應付,雖然得不了高分,但還過得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不努力就會差的可憐。的確,語文很少有偏差的學生,因為它是我們的母語,自然會熟悉很多,但真正學好語文并非容易。在語文學習中我認為端正語文學習的態度,真正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從行為上把語文放在和其他學科等同的位置,分配給語文應有的學習時間,剔除那種“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錯誤觀念,才能更好的學習其他學科,提高其他學科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語言敘述能力。學好語文學習態度是關鍵。
二、課堂學習是基礎
要學好語文,就要重視語文的課堂學習,上課時注意力要集中,專心語文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發表自己的見解,避免在語文課堂上做其他和語文課無關的事情,或看似專心卻不知所思。勤于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重要的知識點、自己欠缺的部分認真做好筆記,以備課后彌補不足,鞏固提高,對于課本上老師強調的重要語句、段落做好標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課外閱讀是豐富語文知識的源泉
語文大體分字詞、基礎知識、閱讀理解、作文這樣幾個板塊,而閱讀理解占很大的比例,這類題目的內容都來源于課外知識,考察語文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因此,通過課外閱讀豐富課外知識,提高語文水平是學好語文的重要環節。通過學習課外知識,閱讀小說、散文、詩詞等,把好的詞語摘抄下來,不懂的去查字典、詞典,這樣既學到了新知識,又積累了詞匯量。把所讀文章中優美的語句、景物描寫、人物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等的段落記錄在摘抄本上,在自己寫作文時,通過加工合理運用,經常這樣日積月累,不僅豐富了語文知識,也為自己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同時,經常進行課外閱讀,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總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對語文閱讀部分不會再望而生畏、無從下手了。
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網絡學習是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在業余時間充分運用手機、電腦等網絡平臺,攝取更多的知識,比如遇到生疏的字詞、文言文某個字的不同翻譯都可以直接通過百度查詢,還以可以通過網絡去搜索和所學內容相關的資料,比如某篇課文作者的基本情況、寫作背景、主要作品等,甚至可以查到和所學課文相關的其他代表作進行閱讀,這樣不僅可以對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助于理解所學課文的內容,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學校的閱覽室也是讀書的好場所,平時多去閱覽室,多讀書、讀好書,吸取其中的精華。總之,經常讀一些課外作品,是學習高中語文、豐富語文知識的源泉。但是由于高中學習時間較緊,網絡平臺的利用多些,而圖書館去得較少。
四、養成勤練筆的良好習慣,提高寫作能力
天才來源于勤奮,語文知識豐富,運用廣泛。作文是語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同學感覺寫作文時無從下筆,其實,平時的積累和練習很重要。比如可以養成每天記日記的好習慣,把一天中最有意義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不僅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珍貴的記憶,也是在為自己積累素材,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影片,寫讀后感或觀后感,可以是自己對其中某個主要人物的評價,也可以是自己的聯想和體會,這些開始可能只是簡單的文字羅列,但久而久之,一會有所收獲,不斷提高。還可以嘗試給一些雜志、報紙或期刊投稿,經常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可見,良好的習慣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
五、結語
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高考的重要學科,掌握學習技巧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高中語文的學習,我不僅能獲得知識,更能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習能力,鍛煉意志,有利于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同時也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和進步。本文通過學習態度、課堂學習、課外閱讀、養成勤練筆的好習慣等幾個方面探討了高中語文學習的小心得、小技巧,進而不斷提高語文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讓我們共同努力,使自己的語文學習有更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張云庫.小組合作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20).
[2]曾俊.談我在高中語文古文學習中的體會[J].留學生,2015,(09).
[3]張超.芻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J].新課程(下),2016,(08).
[4]邢燕.高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16).
(作者單位:云南省臨滄市第一中學高二(15)班 ;指導老師:李濤,臨滄市一中語文老師,副高級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