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213164)
扎染作為一種極具特色的民間染色方式,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與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工藝,擁有著與眾不同的艱深技巧和工匠精神。工藝與技巧相輔相成,技巧服務于工藝,工藝又無處不蘊含著各異的技巧。扎染的核心工藝在千百年的發展中萬變不離其宗,而技巧性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衍生出全新的方式方法來達到或者超越傳統的扎染技藝。如今這個時代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扎染的工藝與技巧在保持原有特色和基本方式原理的前提下,藝術家對于新技術的追求與鉆研可謂孜孜不倦,借助計算機和工業新技術,扎染在成本上變得更加經濟,在審美方面更是緊跟如今的服飾和藝術性的審美需求,迎來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談扎染的工藝與技巧,我們必須做到兩者同步探討,沒有脫離工藝的技巧,更沒有脫離技巧的工藝。扎染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流程后方可呈現出一幅精美的藝術作品。首先要熟悉扎染工藝各流程與織物、染料的屬性以及精準的掌握扎染各種基本技法制作;扎染分為“扎形”和“染色”兩個大步驟,也是主要的階段,“扎”好比是設計方案,“染”就是完成設計方案的手段。在這之前,需要進行最早期的創作步驟,立意和表現,根據作品的創作目的來選擇主題,然后進行主體性的畫面意象選擇,隨后將意象在畫面上進行整合與調整,逐步形成平衡的構圖,之后進行描紅,確定畫面表現的意象形態。這一步與繪畫的創作幾乎沒有區別,圖稿并非工藝的組成部分,卻決定了之后的工藝、技巧的選擇形式和復雜程度,其內容和構圖彰顯了藝術家對于生活和美學的態度和認知,是藝術品位的展現,也是扎染藝術創作的重點。之后才是進入扎染階段。
首先是扎形,根據事先的描紅形態,通過打絞成結的各種不同程度的變化來達到明暗色彩的各種變化, 也就是說,這一步驟需要事先在布匹上模擬出整個畫面的最終效果,主要指色相的分布,明度的變化,色調的和諧,過渡的軟硬和邊緣的虛實等因素,通過這些預先的設定,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將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處理方式,更多借助針線來完成,這一步驟是扎染作品質量的關鍵所在,考驗著藝術家的美學功底、色彩搭配與布匹進行何種形式的扎結處理的判斷,扎形工藝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相對固定的上百種技法,但根據畫面表現的需求所選擇出相應的技法并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相當多的實踐經驗才能做出完美的判斷和取舍,并且不同技巧在布匹上的結合依然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如“縫”和“夾”,縫所形成的線條凸起和褶皺對于緊緊相連的夾處是一個不小的影響,如何進行相互不干擾的處理,或是將影響降到最低,甚至是將褶皺處進行巧妙的藝術處理,這都是對創作和技術如何有機結合能力的考驗。扎形環節考驗著各種處理方式的熟練程度,針線在布匹中自如地穿梭,精確地尋找扎結點,自如地控制著著力點,張弛有度,嫻熟的技巧把控彰顯著這一古老而新穎的染色手工藝與眾不同的機械性和程式感,如今的機械可以一定程度上完成一部分的技巧,然而創作者主觀的處理形成的隨機變化很難讓機器來完成,這就是扎染藝術的藝術感和風格的呈現形式。扎形環節結束后,由針線將其纏扎嚴實,形成相對固定的形狀,如麻花狀疙瘩一般,因此俗稱也叫“扎疙瘩”。另外點、線、面打絞成結用力的大與小、松與緊運用得當恰也能夠提掁畫面,突出主題,也是虛實關系技巧的一部分。
隨后的染色工藝依然相當復雜,從作品最終呈現色彩上看可分為單色染和多色染,顧名思義,單色染成品為單色呈現,多色染為多色呈現。從工序上看有浸泡冷染和加溫熱染,兩種方法均需要多次泡染才可呈現效果,對于多色染來說,每次染畢還需進行某些部位的防染措施,防染方式也有數種,多見的是用塑料薄膜附于不需要染色的布匹區域,使其與另一種顏色染料隔離來達到防染效果。染色時,將扎形完成后的織物布匹放入染料,迅速上下左右翻動,使染色區域快速受色,隨后立即提取出來進行漂洗、固色、干化,若浸泡多時則會導致整個扎花布料染色均勻,使成品對比度大大降低,圖案模糊甚至歸于一色。隨后根據需求進行第二次甚至更多次的入缸染色,隨著染色次數的增加,色彩的深度也會逐次增加,由于著色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因此在著色進行前就要精確判斷著色的位置,包裹預定的位置進行防染處理,尤其對于多色染的作品來說,方案的訂制是必不可少的。染色的復雜性在于多少不可控的隨機性,很難百分之百達到預定的效果,然而這種隨機性也帶來一獨特的差異性和趣味性,由于扎形時的細節處理有輕重緩急的細微差異,加上染色時的受色不均,最終的成品幾乎沒有完全重復的,細節處的差異、顏料滲出的部分形成生動的形態,猶如天邊云彩、池中墨染,有著不同尋常的趣味性。隨著性技術的融入,傳統的扎染逐步進入新的發展軌道,紡織和染色技術上的突破,讓其有了嶄新的發展形式,逐漸形成了現代化的扎染。現代的扎染技術主要的突破和創新在于染色,現代扎染藝術廣泛運用于紡織面料和扎染的美術作品,通過運用現代的防染技術或及各種新興的特殊的加工工藝手法,制作出區別于傳統扎染作品的藝術效果,由平面、立體、單色或多色交融構成的作品畫面充滿了明顯的工業印染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具備了現代審美藝術特色。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學技術的精進,扎染藝術的工藝和技術必將進行新的改革,使作品無論從形式上還是主題上都向當代藝術的靠攏,在體系上逐漸脫離“作坊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教條式的流程藝術。時代的審美需求和技術的日新月異會把扎染藝術帶向何方,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