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學美術學院250000)
威尼斯畫派15世紀后期形成,16世紀發展繁榮。威尼斯畫派因其環境氣候同尼德蘭相似,所以較早的借鑒了其繪畫技巧。與佛羅倫薩畫派相比色彩是其突出之處,形成獨特的風格,對17、18世紀的歐洲繪畫有深遠影響。從15世紀中葉起,畫面中不乏有很多體現的是宗教題材,但其不同的是這里受到的宗教訓誡比較少,所表達出來更多的還是世俗化的風味。在畫面整體上追求輕松、歡快、激情的調子。威尼斯畫派的畫家,在表現女性神明時,往往穿著華麗、肌膚圓潤,透露著上流社會的女性形象,體現了追求享樂的思想,形成了這一地區特有的繪畫風格。16世紀的威尼斯畫派,人們充滿著對于人間生活的美好想像力,作品的表現也具有一種抒情的意味。
產生這種繪畫特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法國的丹納在其《藝術哲學》一書中的主要理念即是表達了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對藝術現象的影響。其中環境因素對于威尼斯這個城市是十分重要的條件之一。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在當時可以算的上是除佛羅倫薩之后的第二大城市,商業發達,良好的經濟條件不僅為藝術家們提供了幫助,其人們的思想也要更加的解放、更加的開朗,同時也更強調享樂。威尼斯畫派的畫家對前人的藝術也是有繼承的,像如對“希臘化”時期強調感觀享受的吸收,在畫面中多有體現。女性裸體和異教題材是畫家們常常愿意表達的。這些裸體不像文藝復興早期的波提切利體現的那么空靈,更不像米開朗基羅的那么雄偉,更多的是人性、肉感的表現。畫中的人物有著豐潤的肌膚和溫暖的人間人情,使中世紀對神的崇拜和對人情感的壓抑回歸到了人間。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美麗而浪漫,享有諸多贊譽,受其環境影響他們的作品注重色彩的表達和造型的生動,人物與其背景的情趣氣氛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首先屬像即人物手里拿著的或伴隨人物出現以確定人物身份的符號,如宙斯的雷霆,赫爾庫勒斯的棍棒,圣彼得的鑰匙,圣凱瑟琳的輪子等等,在大多數宗教藝術和非宗教藝術中,人物都有自己的屬像,有些屬像在許多地區的許多不同場合中使用,有些則比較變化無常,有些時期,藝術家還喜歡創造一些玄奧而又模糊的屬像。屬像雖然不可一概而論,但是卻提供了辨識物質的證據。需要說明的是阿芙洛蒂德在繪畫中出現的頻率是極高的,各個時代都有表現關于她的作品,但是所表達的意思并不是一樣的,文藝復興早期波提切利筆下的阿芙洛蒂德是文藝復興精神縮影的體現,16世紀宮廷畫家阿尼奧羅·布論齊諾則體現的是欲望的淫穢,17世紀的魯本斯表達的更多的是巴洛克式的動感,18世紀的布歇體現的是輕浮等等,現在我們限定在威尼斯畫派之中,從阿芙洛蒂德的象征意義和繪畫本體來看他其實更加切合當時威尼斯畫派的藝術特色。
阿芙洛蒂德即維納斯,維納斯是在羅馬神話中的稱呼。阿芙洛蒂德作為行星,她掌管行樂、春天、愛情、華麗服飾,以及紅潤的氣色。赫西奧德在《神譜》中講述了克洛諾斯如何將其父親烏拉諾斯閹割了后,把生殖器扔入大海,從大海那被激起的泡沫中阿芙洛蒂德誕生了,由于在美的一切方面和美的整個生殖過程都有歡樂,又由于整個生殖都是源自被稱為阿芙洛蒂德的靈魂,因此許多人曾認為阿芙洛蒂德本身就是“歡樂”。我們不管是從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還是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鏡前的維納斯》、《沉醉在愛與音樂中的維納斯》所表現的繪畫氣氛都是一種和諧的、安靜的、人性的。盡管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是在室外,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在室內,但是所體現出來人物的呼吸感,脈搏感,肉感更加的世俗,貼近人心。同樣在其色彩方面也是威尼斯畫派不同于之前的流派的特殊之處,因其環境的因素,在畫面中的色彩顯得都是那么的明快而飽滿。像如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人物與自然風景完美的交融,開創了人物畫與風景畫相結合的新格局,然而佛羅倫薩畫派的畫家卻是把風景作為人物在畫面中陪襯。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主題,也是擺脫一千多年受黑暗中世紀壓抑的重要主題,體現人性光輝的所在,費奇諾所描畫出的算命天宮圖是對道德的告誡,其中金星代表著阿芙洛蒂德,絕非是欲望女神,而是象征著道德,金星(阿芙洛蒂德)代表著人性,而人性又包含著愛與仁慈,寬容與尊嚴,豪爽與莊嚴,清秀與端莊,嫵媚與壯麗。威尼斯畫派對于藝術的理想追求,就是充分顯示現世生活的美好享受。人文主義的審美價值是一種人性解放的審美價值,它是在普遍大眾的渴求中孕育出來的。
威尼斯畫派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流派,其延承深遠甚至到18世紀,其藝術特色不僅對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有影響,直至后期的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都是有其借鑒,同時阿芙洛蒂德作為人性的展現和行樂思想的表達在威尼斯畫派中的屬像作用也形成了異曲同工之妙,為后世以享樂思想而衍生的繪畫風格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