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紅樓夢》中寶玉、黛玉、妙玉的人物關系"/>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徐萍芳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 210013)
《紅樓夢》第十六回中賈元春被封為鳳藻宮尚書并加封賢德妃,又逢圣上體貼萬人之心,準予內眷歸省,于是賈府審察地方,籌劃繕畫,蓋起了一座世外洞天的省親別院——大觀園。與十二個從姑蘇采買來的優伶一起,妙玉住進了大觀園;省親盛事過后,遵從元妃的旨意,賈寶玉、迎探惜三春、寶釵黛玉、李紈一干人等住進了大觀園。大觀園的居民們每日“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1]353 ,大觀園儼然成了賈寶玉與眾女兒的世外桃源。但是大觀園其實也是一個世態炎涼的小社會,更何況它不可能超拔于人世而不受賈府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捏塑,大觀園里的這一群癡兒怨女,各人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憧憬著自己的夢想,物色著自己的知已。在大觀園的這一群人里,寶玉、黛玉、妙玉顯然是三個處境、行為、秉性相類的人物,他們三人是遺世而立而又心靈相惜的知音。
《紅樓夢》第五回中,賈寶玉神游太虛境,得遇仙子聽仙曲,并瀏覽了金陵十二釵之冊。在唱響紅樓仙曲之前,警幻仙子就對這十二支曲有所解釋:“此曲不比塵世中所填傳奇之曲,必有生旦凈末之則,又有南北九宮之調。此或詠嘆一人,或感懷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譜入管弦。”細察十二支曲之曲名如《終身誤》、《枉凝眉》等,確為《紅樓夢》作者因事而度、因人而制的特名。吟唱妙玉的是一曲《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孤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愿;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這支《世難容》言盡了妙玉“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的行為、秉性,而曲名《世難容》三字更是對妙玉處境的高度概括。
《紅樓夢》第三回的兩首《西江月》詞,則概括了賈寶玉的為人秉性與社會評價:“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由此可見,寶玉之不為俗世所容,甚矣!我們如果換一個視角,站在賈寶玉的立場來看這兩首《西江月》詞,這其實是又一曲“世難容”,然寶玉雖被視為“混世魔王”、“似傻如狂”、“于國于家無望”,卻仍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濟之道”[1]93,而是屢有狂放驚俗的言語、行為發生,這是寶玉的秉性為人。
大觀園中,為世所難容的還有一個林黛玉。《紅樓夢》中雖然沒有直接、全面概括林黛玉為世所難容的詩詞曲賦,但《紅樓夢》中人對黛玉的詬病比比皆是: “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的怎么樣,哭的怎么樣呢!提起這些話來,寶姑娘叫人敬重?!边@是襲人對釵黛的鮮明態度;“小性兒、行動愛惱人” 是湘云對黛玉的批評;及至黛玉已死,作為黛玉至愛親人的賈母尤言:“我看寶丫頭也不是多心的人,比不的我那外孫女兒的脾氣,所以他不得長壽。”賈母褒釵貶黛之意顯著。其實,作為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孤女,林黛玉的敏感與“小性兒”不過如一只怕受傷的刺猬豎起了自己的刺而已,目的只在保護自己而不在傷害別人,能讀懂黛玉的人,從酒令“風急江天過雁哀,卻是一枝折腳雁,叫得人九回腸”中聽到的是黛玉的哀鳴,“刺猬”只是黛玉的表象,內心深處,黛玉其實是一只在寒風霜天里哀鳴的折腳的大雁,這也正是作者為黛玉從南邊帶來的貼身丫鬟取名“雪雁”的原因 。但是《紅樓夢》中真能讀懂黛玉、能容得下黛玉的又有幾人?所以苦絳珠要在大觀園里悲鳴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薄霸竷z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一篇《葬花吟》,是林黛玉為世所難容卻逃無可逃的悲苦處境的實寫,其境之苦令脂硯齋亦倍感“凄楚”以至“舉筆再四不能加批”?!对峄ㄒ鳌房芍^是一曲屬于林黛玉的《世難容》,而林黛玉卻并不想與世俗妥協,所以有《紅樓夢》89回的蛇影杯弓顰卿絕粒,所以悲吟之辭《葬花吟》中有“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這樣的高亢激烈之聲??梢姟叭嗡依顮帤g賞,不為繁華易素心”也是黛玉的處境與秉性。
寶玉、黛玉、妙玉在《紅樓夢》大觀園中的處境之險惡以及他們對待險惡處境的態度十分相似:這是大觀園中三個最不能為世所容的人,也是大觀園中三個最不愿與世俗合流的人。這是他們三人之間相互認同、相互欣賞、相互引為知音的基礎。
人而為“人”,需要一撇一捺,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扶持相互支撐,人需要愛情需要友誼,否則人心將是孤獨的。象寶玉、黛玉、妙玉這樣的不為世俗所容又不愿意與世俗合流的卓而特立者,內心更為孤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知音的渴求。但是正如紫鵑所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知音難求是人類的普遍心聲。
寶玉與黛玉是堪稱知音的。我們這樣說倒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相愛相惜,更因為他們共同的秉性思想。寶玉最厭談講仕途經濟,偏偏連寶釵、湘云這些閨閣女子都不能免俗,所以寶玉每每毫不客氣地下逐客令,只有林姑娘從來沒有說過這些“混帳話”,“要是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笨梢妼氂衽c黛玉相契有著深刻的思想基礎。聽到寶玉的這句話,黛玉“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已,果然是個知己?!摈煊癫慌c寶玉談仕途經濟,并不是對寶玉的無原則的妥協和回護,而是有著相同的志趣思想,大觀園沁芳橋邊桃花底下寶黛共讀西廂,是《紅樓夢》中尤其唯美的一幕,這就是明證。
妙玉出身于讀書仕宦之家,“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但命運多舛,所以養成了一種“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雅潔孤僻的性格。生活在“露濃苔更滑,霜重竹難捫”的環境中,妙玉嘆息著“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時,內心的孤獨可想而知,她對得遇知音有著不亞于黛玉的深切渴望,妙玉的每一次出場幾乎都表現出一種“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的汲汲。從《紅樓夢》文本看,與妙玉有較多往來的是邢岫煙和惜春。邢岫煙與妙玉有著鄰居之緣半師之分,當看到妙玉自稱檻外人以一紙粉箋為怡紅公子遙叩芳辰時,她如此評價妙玉:“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么理數?!泵钣竦男袨椤⒈允遣蝗胄厢稛煼ㄑ鄣?,岫煙算不得妙玉的知音。至于惜春,自己貼身的丫環入畫因犯了點小小的規矩,惜春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二嫂子要打他,好歹帶出他去打罷,我聽不慣的。”甚至他人不想再追究入畫之錯時她還說“嫂子別饒他,這里人多,要不管了他,那些大的聽見了又不知怎么樣呢。嫂子要依他,我也不依?!币运绱死淙舯男哪c又豈能真心去理解、憐惜作為大觀園之附麗品的妙玉呢?更何況惜春與妙玉一個是冷面冷心,一個是冷面熱心,兩人殊非同類。妙玉只是惜春打發時間的一個玩伴,惜春也不可能是妙玉的知音。
一部《紅樓夢》,堪稱妙玉知音的是賈寶玉與林黛玉。紅樓夢中對妙玉有好評的人屈指可數,更何談相知相惜,而寶玉卻能有心在賈母劉姥姥離開櫳翠庵時“叫幾個小么兒來河里打幾桶水來洗地”,寶玉會在收到“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的生日帖時為如何回帖方不至怠慢了妙玉而煞費苦心:寶玉是懂得妙玉、尊重妙玉的,也給予了妙玉無私的關愛。所謂“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所以妙玉愿意將自己日常用的茶盞綠玉斗給寶玉使用,愿意將庵中紅梅折于寶玉,愿意在寶玉生日的時候賦帖祝賀。對于清高自許目下無塵的妙玉來說,這是她唯予知音的待遇,文本中雖沒有直截了當的語言點明妙玉引寶玉為知音,但是妙玉對于寶玉的知音之感應該是異常強烈的??芭c妙玉共稱知音的還有一個黛玉。寶玉不知如何回復妙玉生日帖時偏想到向黛玉請教,寶玉被遣去櫳翠庵乞梅時黛玉知道不必命人跟著,“有了人反不得了”,這是黛玉對妙玉的了解,也是一種體貼?!都t樓夢》第76回中,妙玉深夜攜湘云、黛玉同回櫳翠庵,品茶論詩相互唱和,一派和樂融融的景象,在妙玉的生活里,這是少有的暖色的一幕,妙玉因此唱出“徹旦休云倦,烹茶更細論”的心聲。到黛玉、湘云離開櫳翠庵時,與第41回“賈母已經出來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門,回身便將門閉了”不同,“妙玉送至門外,看他們去遠方掩門進來”,妙玉之依依不舍之狀兀然可見。這是妙玉對黛玉的知音之感。這里雖然有湘云在,但從全書的情節與人物關系看,妙玉與湘云之間沒有什么接觸,從這個場面描寫看,行動、對話基本上都是在黛玉與妙玉間展開的,這里的湘云顯然只是一個陪襯。
《紅樓夢》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文字,第87回寶玉自蓼風軒送妙玉回庵途經瀟湘館,聽得琴音清切,二人于是坐定在瀟湘館墻外山子石上,聽墻里黛玉曲復一曲。墻里墻外,操琴者聲聲嘆息“風蕭蕭兮秋氣深”“人生斯世兮如輕塵”, 終因難托深重憂思而君弦斷絕;聽琴者“覺得過悲”、“呀然失色”,終于不忍卒聽而“竟自走了”。這一幕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黛玉如知墻外山子石上有寶妙二玉在聽琴,或者也會如伯牙般感嘆一聲“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吧?抗金名將岳飛在《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詞中曾經發出“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慨嘆,黛玉如知墻外二玉心境,也可心有寬慰了:知音少,弦斷有伊聽。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寶玉、黛玉、妙玉三人相似的處境、相類的秉性和相通的心境,使三人成為了相知、相惜的知音?!爸粽f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紅樓夢》大觀園之中,三玉的關系最親近,心靈最相契。
[1]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中華書局,1998.第1123頁.
[2]浦安迪.紅樓夢批語偏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第157頁.
[3]詩經 [M].小雅?伐木.甘肅民族出版社,1997:第290頁.
[4]詩經 [M].衛風?木瓜.甘肅民族出版社,1997: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