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穗 韋文翔 (廣西藝術學院 530022)
傳統民間美術產生于民間,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而創造出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出現不僅給老百姓生活帶來色彩,也在藝術文化史上畫下了濃重的一筆,其豐富的內容,展現出中國的特色文化,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提到傳統民間美術,傳統和現代,完全互不相干的領域,人們可能會想: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概念怎能放在一起?其實不然,傳統的民間美術的是藝術的一種形式,其中不乏有很多工藝美術,而工藝美術的創作過程離不開設計藝術,兩者都是相輔相成的。現代藝術設計主要是通過視覺傳達來展現設計師的思想和作品的內涵,它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充斥著社會的每個角落。
在中國民間美術發展的過程中,色彩是最能表現出作品的內在情感。民間百姓在創作作品時,對于色彩的運用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能反映出百姓的淳樸、真摯的情感特點,并把百姓的愿景寄托在作品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 色彩在民間美術中的運用越來越細化,與大眾的情感聯系也越來越密切。在視覺藝術中,色彩是主要的表達手段,它具有先聲奪人的作用。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廣告設計成為設計行業中一種重要的視覺傳達方式。廣告設計中最為重要表現方式就是主題突出、色彩鮮明,簡單、直白的表達出商品的內容,而民間美術的一些設計理念、色彩理念、裝飾理念等與廣告設計理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現代化社會中,我們常常見到很多廣告設計中引用民間美術的元素,其中,民間美術色彩在廣告設計中廣泛應用。民間美術色彩最大的特征是帶有喜慶感,中國紅是它的主色調,在一些特定的節假日,廣告設計作品中離不開喜慶感,如: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在春節期間,很多商場為了促銷商品,在廣告設計中運用民間的美術色彩,將一些掛件裝飾品,燈籠等與中國紅搭配,既增添節日喜慶氛圍,又使得商品更具意蘊,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最終完成消費。
民間美術色彩因其純凈、簡潔、明快的色彩特征,在室內設計中被廣泛運用,它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情感效應,這種情感效應是在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反應。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的色彩文化,對其內心是有很強的暗示作用,能夠喚起內心情感的共鳴,如跟紅色、跟紅色相近的橙色等色彩都看成暖色;再如綠色、紫色、藍紫色等卻被看成冷色,這兩類色彩雖然是對立的,但在民間美術作品中,冷暖色彩對比是常用的對比手法,如風箏,上面的色彩采用的就是冷暖對比,色彩對比線面,變化多樣。 現代室內設計中的裝飾色彩,很多設計師采用冷暖對比色彩表現手法,如室內的地板和家具色彩以暖色彩的橙紅色,在燈光上選擇藍色為主,使得室內環境冷暖協調,使得室內更富有個性,增加視覺感染力。
招貼設計即海報,經常出現在人流量集中的公共場所,是廣告宣傳一種重要手段,是向人們傳遞信息的一種藝術形式。招貼設計最初起源于國外,后來漸漸傳入中國,給中國設計領域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給設計師門打開另一扇大門。如何把招貼設計給中國化,并具有東方傳統美感特色成為了設計師門比較關注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傳統民間美術進入了設計師們的視野,民間美術的造型多樣、色彩豐富、個性分明等特點,給廣大設計師們帶來了豐富的素材,成為他們重要的應用領域。
傳統民間美術的圖形符號是經過歷史的沉淀慢慢演變而來的,從最初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呈現的一些簡單的大自然的紋案,如魚紋、人面紋、花卉紋等,到后來的年畫、燈籠、剪紙、刻雕等手工藝的興起,一直傳承至今,其多樣而又獨特的圖案風格,豐富了招貼設計的內容,提升了招貼設計思想內涵,更能凸顯出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情感表達方式,更加明確的主題思想傳達。
民間美術中很多圖案造型都是采取夸張的表現手法,這種夸張變形的表達手段主要是在原有對象基礎上進行思維的發散和聯想。在夸張變形的方式上進行應用,并不是隨意的想象和聯想,而是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的,需符合時代下的人們審美觀念,在以審美觀念為標準的前提下,對作品進行相應的變形創意,使作品能夠更具新引力和視覺沖擊力。在招貼設計作品中,對內容的夸張和變形元素的應用是其基本的要求,沒有創意和新穎的內容,很難獲得大眾的認可和青睞。
傳統民間美術中的很多的圖形和圖案具有美好的象征意義,其對外展示的不僅是它的外在形象或者是某種事物的形態,更包含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愿景。民間美術中的一些人物圖形、祥禽瑞獸、漢字圖形、符號圖形等元素都有美好的寓意,如蝙蝠中“蝠”諧音“福”,年年有魚諧音“余”,桃子寓意“長壽”等。在現代招貼設計中,民間美術深厚底蘊給設計師提供豐富資源,傳統文化元素、地域性文化元素、民族性文化等元素的應用,都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中國傳統民間美術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它千姿百態的造型藝術,種類繁多的色彩語言,傳遞著人民群眾的的情感訴求,是我們先人遺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在現代藝術設計中,設計師要認真學習、理解、研究民間美術并加以合理的應用,豐富設計作品的表現形式與審美價值,向世人展現它獨特的美的同時,也要繼續傳承下去。
[1]楊薏.試論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淵源[J].美與時代,2006(10):55-56.
[2]劉靜瑜.民間藝術在招貼設計中的體現[J].藝術教育,2014(4):198.
[3]牛再霞.民間美術的堅守與創新發展初探[J].大舞臺,2014(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