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妮 (廣東省南方高級技工學校 512023)
語文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語文學科是把把朦朧的思想變為清晰的思維、把感性的感受上升為理性的認識的一門重要學科。只有把語文這門基礎學科學懂學透,才能在人際交往中順暢得體,進而內化為學習技能去學習其他學科。技校語文課程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對學生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技校語文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對技校語文教師的教學會有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技校語文教師,既要用豐富的知識去熏陶學生,也要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去影響學生,更要用飽滿的熱情去感染學生。
技工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影響深廣,特別是對情感、思維等方面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技校生而言,教師情感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尤為突出。
1.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新一輪課程改革后,更加突出時代性和現代性,內容上更加關注行為與人性、自然與人和諧相處等核心理念,更加凸顯中華優秀文化、愛國主義和工匠精神等情感。在技工語文教學中注重教師情感的投入,有助于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涵的感知和理解,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有利于引導學生提升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技工語文課程中選擇的課文風格多樣,意境優美,情感飽滿,內涵豐富。在語文課文教學中,增加教師的情感投入,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這樣的學生能夠走出課堂,聯系日常的生活細節,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獲得優秀文化的積累。
3.有利于引導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和好習慣。課堂上教師含情的言語、傳情的神態、動情的動作,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鑒賞能力,注重情感提樣,通過時間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養成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和好習慣。
1.教師的文化視野和文化品位。如果教師熱愛閱讀,喜歡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那么則有利于打開語文教師視野,文化的品位也會在閱讀的累積下得到提高。但很多教師困于日常繁重的教學,對情感理論及情感教學心理理論有關方面的書籍閱讀不多,對語言知識、文學作品、應用寫作等語文類專業書籍涉獵不深,尤其對心理學、教育學等教育類書籍接觸更少,導致教師的文化視野閉塞,亦構建不了系統的、專業特征強的情感智慧理論體系,低層次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使其不能將積極的情感投入到語文教學中。
2.教師對語文的感情和業務水平。教師隊伍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有一些學校出于教學需要,讓教師任教自己不喜愛、不擅長的學科,其共同的結果都是導致這樣一批教師產生厭教情緒,不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語文教學中,不愿去探求更好的教學藝術,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只有真正熱愛這門學科,教師才會自然而然的將真情實感投入到教學當中,豐富課堂教學情感。
3.教師道德水平。道德水平不高的教師,往往不注重加強個人修養,容易自我降低道德標準,困難面前無斗志,壓力面前無挑戰,或者有心理缺陷,無信念支撐,在面對誘惑時,不能堅守一個人民教師應有的操守。這種教師無法體會文學作品中的精華,無法做到言傳身教,更不可能會熱愛學生,奉獻教育。只有道德水平高的教師才能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質。
4.教師的情緒涵養和調控情感能力。情緒涵養高的教師一般而言能讓自己處在一個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即使遇到突發狀況,教師也能調節情緒,控制情感,將問題妥善解決。技校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弱,課堂上的情況是多變的。對于課堂上不專注聽課的學生,影響他人學習的學生,甚至和教師鬧情緒的學生,教師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循序誘導,機智化解,切不可大發雷霆,讓怒火波及整個課堂。否則,必將拖慢教學進程,更嚴重的是影響了師生關系,給學生情感上帶來傷害。
范曄在《后漢書?第五倫傳》中指出:“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教師的言語、情感、行動對學生有著模范作用。對語文教師而言,要以積極樂觀的情緒培養學生的情感狀態,以生動的情感感染力去培育學生的精神力量。針對影響教師情感投入的因素,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探索語文教師情感的培養途徑。
1.加強思想建設,提高人文修養。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語文教師要加強情感投入的培養,首先要充分學習和認真研究情感方面的理論學說,進而豐富自己的理論認知,掌握不同情感間的聯系和區別。同時,要自覺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教師情感的重要源泉。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加強思想建設,提高人文修養,才能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學生。
2.領會教材情感,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通過講授知識激發學生的智力,更要通過情感投入影響學生對事物的感情認知。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深入領會教材的情感,并注重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情感投入,聲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洪亮、時而輕微;感情時而委婉、時而凄切、時而悲壯、時而振奮,要通過語言、表情和肢體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情感教育除了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外,還應該更加關注和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幫助學生培養情感的自我認知、自我控制、自我驅策能力,以及對他人的情緒識別、移情和反應能力。
3.陶冶道德情操,樹立崇高形象。技校的語文教學更多關注的是人文教育,語文教師的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道德標準的好壞。因此,語文教師應當要充分認識所從事工作的重大意義,時刻注重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語言規范,行為得體,舉止文明,以自己熱情、真誠、正直、謙虛等美好品德來影響學生,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像春風化雨一般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從而達到以德培德的目的。
4.提高個人涵養,控制不良情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重控制好自身的良好情緒,以充沛的精力、飽滿的情緒展現在學生面前,降低學生的焦慮感和枯燥感,提升學生的體驗性和參與性。當教師存在不良情緒時,要注意在課前適當采用注意力轉移法消除,極力避免在課堂出現情緒失控、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等不良情感的發生,及時控制不良情感對教學產生的不良影響。
技工學校教育時期是學生情感因素成型的重要時期,這時的學生情感豐富,同時也情感脆弱,波動性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情感投入,在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起到了非常大的積極作用,對于學生科學文化知識攝取、高尚情感品質養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技校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運用情感因素,創設課文內容的情感氣氛,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提高學生的情感智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夯實基礎。
[1]盧家嵋.情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韋志成.語文教學藝術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李炳南.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與訓練[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28-53.
[4] 于軍民,于正海.教師修為與語文課堂之美[J].教育探索,2009(09):104-105.
[5]韓紅勤.在充滿情感意蘊的情境中有效訓練[J].教育科研論壇,2009(06):53-54.
[6]李慶明.情境教育的一個基本思想:以情感為紐帶[J].課程?教材?教法,1999(09).
[7]于漪,潘益大編著.教師的修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35.
[8]李曉玉.語文教學應注意學生的情感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刊),2009(0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