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宇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雜技團 830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雜技作為一種跨國合作項目在國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的雜技藝術經過幾代人不斷地創新、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多遠文化的發展也使雜技融入了很多西方元素,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吸引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觀眾的目光。在現代社會中,中國的雜技藝術無論是從小范圍的單個節目還是大型的主題表演來說,無一不是精品。筆者將以大連雜技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當代中國雜技藝術發展的相關探討。
分析傳統雜技可以發現,其核心在于“技”,例如車技,手技等,都是利用難度技巧吸引觀眾。這種以難度技巧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傳統雜技直達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仍然是雜技表演的主流形式。而自改革開放伊始,倡導“走出去”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之一,在這種經濟、社會、文化大開放的潮流之下,雜技藝術表演也為適應社會發展而進行不斷的創新。另外,觀眾對于生活質量的訴求也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強化,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雜技不斷向滿足觀眾對驚、奇、險的感官體驗的方向發展,同時,也保留了雜技本身具有“技”的高超性。
隨著雜技的發展,其演出地點范圍的特殊性逐漸確立,即一般來說,雜技在不同地區的演出,地點上一般具有共性。而從表演內容的角度來說,雜技也在不斷地發展,將文化傳統與人們的生活相互融合,建立了其專門的觀眾群體,成為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分析雜技藝術表演內容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在形成之初,雜技僅是作為一種技術表演出現在觀眾的視野范圍之內,這種形式的表演顯然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一種技術要想得到傳承與發展,文化內涵就是其中必須存在的成分。因此,雜技在后續的發展中展現出強烈的文化韻味,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得不說,杰出的雜技藝術也為表演者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傭金,雜技藝術表演者通過進行商業類型的演出,獲取
在形成初期,帶走強烈民間色彩的雜技表演實質上是一種社會底層階級文化。而自宋代勾欄瓦舍之后,雜技逐漸走向正規化,擁有其獨特的市場地位。有市場就有競爭,雜技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始終面臨著來自市場的嚴峻考驗。雜技主要借助肢體行為動作表達其內涵,這也是雜技能夠跨越時間,空間,語言,區域等收獲眾多觀眾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雜技藝術的發展和創新,雜技表演者發現,要想實現長久的發展,與其他藝術種類進行互通交流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正是這個原因,雜技的邊緣模糊化,不斷地借鑒和吸收其它藝術形式的文化和經驗。尤其是舞和劇的加入使雜技藝術邁上了發展的新臺階。
在改革開放到來之際,雜技藝術面臨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雜技受到新思想新潮流的沖擊,萌發了強烈的發展欲望,迫切地需要為適應社會發展而采取必要的行動。另一方面,雜技演員的生活壓力也因為雜技表演模式的轉變而加劇。而改革開放帶來的商演機會和出訪考察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巨大的助力。雜技演員豐富創造性思維,大膽地將如舞蹈、音樂、美術等藝術元素融入雜技表演中,雜技藝術文化的視野得到很大程度地開闊化。中國雜技在對對外商演中收獲無疑是十分巨大的,無論是物質基礎還是藝術文化內涵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豐富。中國雜技的發展逐漸確立以世界為目標的宏偉規劃。
在這個發展階段,中國雜技藝術的表演類型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逐漸完成了技巧的單一型向組合型的轉變,而表演形式也由最初的靜止型轉變為運動型等。在雜技由技術向技藝轉變的過程中,也融合了多種創作型因素,例如在其中注入新,難,奇,美等元素,使雜技藝術的內容和外觀都實現了等級的提升。多種藝術文化的融會貫通實際是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巧妙體現,是人類無窮潛力的一個證明。觀眾通過獲得視覺享受來豐富精神文化修養,在美學海洋中暢游無阻。尤其是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雜技藝術表演通過在各地金牌節目中的表演在鎂光燈下收獲了眾多的觀眾,雜技表演節目也為各類大型晚會增光添彩,是諸多節目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古老的中國雜技藝術生機勃勃,步入發展的嶄新階段。
雜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打破了原有的區域,階層等的限制,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雜技藝術的形成和發展其實就是我國民間藝術形成和發展的一個縮影,見證著我國藝術的巨大變革。雜技劇的出現和發展也是藝術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劇”與雜技實現了緊密的結合,“劇”豐富了雜技的內容,而雜技也為“劇”增添了感官體驗。通過欣賞驚、奇、險的雜技,觀眾對劇情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毋庸置疑的是,雜技作為一種抽象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向雜技劇發展的過程中,主題更加分明,在母題的承載上更加具體化。雜技劇的出現和發展是中國雜技藝術不斷創新和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中國雜技的發展是一個永不停歇的過程,它通過對自身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在藝術殿堂中走得越來越好。雜技本體美學的諸多通過不斷的適應、融合,實現了高效的共存。中國雜技通過不斷的發展將獲得更為龐大的高素質觀眾群體。
總而言之,我國雜技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前后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其內容從最初的技巧表演,逐步改變發展內容,到最終有一定的劇情,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表演藝術,這是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
[1]秦嶺.當代中國雜技藝術發展趨向[J].雜技與魔術,2009(02):48-50.
[2]魏崇周.河南雜技藝術發展與保護研究綜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4(03):27-31.
[3]程偉鳴.我對雜技藝術傳承與發展的幾點認識[J].雜技與魔術,2017(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