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潔 (延安大學 716000)
在幾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中,中國女性一直被“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思想禁錮著。毛澤東將其形象地概括為“政權、族權、神權、夫權”四條繩索,捆綁、壓迫著中國女性。毛澤東受到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影響,早在1919年8月4日《民眾的大聯合》提到:“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經濟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從九重地獄,求見青天。”延安時期“三八”婦女節紀念活動是推動邊區婦女解放運動的重要活動,成為婦女實現自身解放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全國婦女運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重要的地位。
延安時期黨中央和邊區政府十分重視婦女解放工作,連續頒布了有關婦女工作的諸多方針、大綱、決定、指示等。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多次參與婦女工作相關的集會和活動,并且通過延安女子大學、《中國婦女》、“三八婦女節”等形式,多次發表重要的講話和指示。尤其是每年的“三八”婦女節紀念是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婦女解放的集中體現形式,有力地推動了以男女平等為宗旨的婦女運動的快速發展。
1938年3月8日陜甘寧邊區召開了邊區政府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婦女節,下午延安各界婦女在舊城南延安師范學院集聚,熱烈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和陜甘寧邊區婦女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此次慶祝“三八”節的主要內容是組織聯合社會各界婦女投身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當中去,成立邊區婦女聯合會。
1940年“三八”節是邊區婦女運動史上一個紀念活動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參加人數最多,婦女最印象深刻的節日。2月1日中共中央就紀念三八婦女節發出指示,舉辦婦女生活展覽會,舉行婦女運動大會,獎勵模范婦女及婦女兒童者,慰勞抗日軍人家屬,舉行群眾大會及慶祝晚會。3月8日《新中華報》發表社論《紀念國際婦女廣泛工展婦女運動》。由于氣候和防空關系,紀念大會定于16日下午4時在中國女子大學門前召開,毛澤東、王稼祥、陳云及中央婦委領導人出席了紀念大會,大會表彰獎勵了延安市及延安縣的幾百名在工作、學習、生產上作出成績的模范婦女和模范婦孺工作者。
1941年2月4日中央婦委召開會議,討論布置三八婦女節籌備事宜。2月6日邊區中央局給各分區委、縣委進行“三八”國際婦女節工作通知,針對當時政治形勢動員廣大群眾參加生產,號召婦女參加選舉運動,并開展廣泛的婦女衛生教育和文化教育。3月8日毛澤東、朱德、林伯渠等出席紀念大會,朱德在講話中號召婦女要“解放自己”。
1943年2月15日西北局發出關于紀念“三八”婦女節通知文件,最中心任務就是發動婦女參加生產,使一切可以從事勞動的婦女都要走上生產戰線。并要求各地黨部及婦女團體應根據高干會決議及精神,深刻檢討過去工作,改變婦女團體的工作作風,號召所有婦女干部深入群眾。3月8日延安各界隆重集會紀念三八婦女節。朱德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邊區婦聯獎勵婦女勞動模范一百余人,同日《解放日報》發表社論蔡暢的文章——《迎接婦女工作的新方向》,吹響了婦女向生產領域進軍的戰斗號角。
1944年2月西北局發出關于紀念“三八”婦女節通知文件,對過去工作進行總結經驗,發動競賽發現模范在“三八”大會上進行獎勵和宣傳,號召向女勞動英雄學習。3月5日在“三八”紀念節集會上高崗講話,號召婦女思想解放、經濟獨立真正的組織起來。并且創新了紀念節的慶祝方式,紀念活動不再拘泥于規定的形式和內容,邊區所有婦女愿意集會的場所均可當作紀念的會場。在“三八節”當年,紀念活動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1946年抗戰勝利,在3月8日當天舉行了形式隆重內容豐富的紀念活動。邊區各機關、學校等婦女聚集在延安大禮堂,婦女代表蔡暢發言號召邊區女性同胞在抗戰勝利后要繼續努力學習,投身到邊區建設,與全國婦女取得聯絡并且團結起來,并致電全國婦聯,強烈反對國民黨再次掀起內戰。
在邊區政府的號召下,“三八”紀念節活動激發了婦女們愿意為革命事業獻身的愛國情懷,各地的婦女積極學習文化知識、抗戰時勢戰況,她們通過教育后自愿走出家庭,積極為建設邊區、抗戰早日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黨中央進駐陜北以前,經濟文化落后的陜北和全國大多數鄉村一樣,婦女遭受纏足、婚姻不自由、沒有文化、生活貧困等困擾,婦女在總體上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被排斥在一切社會生活之外,缺乏技能,對政治冷漠。由于傳統封建陋習、思想和勢力嚴重束縛著廣大婦女參加抗戰的熱情,抗日民主政府首先以法律的形式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逐步解除婦女身上的封建束縛,從而使邊區婦女的社會地位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1935年1月29日通過了《婚姻法》等法規,明確規定男女婚姻以自愿為原則,1939年邊區頒行《陜甘寧邊區婚姻法條例》規定了“一夫一妻”制,實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規定不準買賣婚姻,必須杜絕童養媳,消除了很多不合理的封建婚姻關系,民主、平等的新的家庭關系逐漸建立。《陜甘寧邊區婚姻法條例》的頒行和執行對婦女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廣泛深入的宣傳使更多的邊區婦女行使了婚姻自主權。
1939年1月31日,陜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討論通過了《提高婦女政治、經濟、文化地位案》,“提出百分之二十五的女參議員最低比例以及其他有利于落實提高婦女政治地位的條例等,以保障婦女與男子享有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在抗戰的后期,國民黨抗日的勁頭又在一定程度上逐漸轉向了“反共”,對邊區的經濟進行封鎖,再加之邊區地處邊塞物資稀缺,抗日所耗經費數額巨大,邊區的經濟狀況捉襟見肘。為改善此狀況,邊區政府在各地相繼展開大生產運動,婦女除了參加農業生產和工商業活動,并在各級婦聯的組織下積極從事支前生產工作,支援前線和發展生產調動廣大婦女同胞們的積極性,樹立起勞動光榮的思想。一次次“三八”紀念活動書寫了邊區婦女解放的新篇章,發揮她們的力量。
受幾千年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廣大勞動婦女從思想上和行為上遵從傳統的“三從四德”,認為相夫教子是自己身為女性唯一的責任,在觀念上認為“民族”“國家”是男人的責任。但是在抗戰國家存亡之際,共產黨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關于婦女民主權利的基本原則,意識到婦女在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通過慶祝“三八”節、召開婦女座談會、集中講演抗戰時勢戰況、在《新中華報》《中國婦女》等報紙上刊登相關社論等方式,積極倡導解放婦女思想,提出婦女也是抗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宣傳婦女在抗戰中的重要性。邊區政府積極倡導婦女們從各自的“小家”中解放出來,踴躍投身到抗戰中來。通過宣傳和教育,婦女們從思想上逐漸有了“家就是國,國就是家”的觀念。經過歷史的實踐證明,邊區婦女思想意識的覺醒并參與抗戰,為革命的最終勝利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婦女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身的社會價值,從根本上邁開了解放婦女的腳步,為解放婦女夯實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選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澤東選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全國民主婦女聯合籌委會: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婦女解放「M].上海:上海新華書店,1950.
[5]寇雪樓:延安市婦女運動志「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6]《解放日報》[N],1946.3.9
[7]《解放日報》[N], 19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