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師范學院408100)
鋼琴演奏是一個結合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演奏技術作為首要的部分,是音樂表演者再度創造音樂的絕對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本的基礎,人們就可能失去自由詮釋音樂并為人類情感有效表達而服務的能力。因此良好的技術是演奏者致力的目標。但據調查顯示,不少的演奏者在他們的音樂生活中都曾有過演奏技術瓶頸或遭受與演奏相關的不適、疼痛、受傷或功能障礙的經歷;除此以外,另一些也可能會因為缺乏一些健康科學的技巧而削弱他們充分表達音樂的能力。在此探討一些相關的觀點及方法,提出建立健康的技術需用整個身體以及意識的結合來促進演奏的必要性和應用性,力求對鋼琴演奏者提高演奏技能的探索、理解、認知并適當擯棄不良的練習方法和觀念方面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技術是再度創作音樂的手段,簡單說來,對演奏者而言是如何去運用動作表達聲音。但實際上,演奏技術相關乎動覺、觸覺、聽覺、視覺等,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最簡單到最復雜的協調,需要頭腦引導,整個身體參與,即身體的最佳協調。這也是運動員的運動能力要基于身體協調的這種基本形式。
健康的技術是可以達到預防受傷的,能夠減少演奏的不適和疲勞;提高演奏的舒適感與準確度;增強練習與彈奏質量。如果演奏者能有效的運用身體,意識到和減少錯誤的協調方式,就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與改善。要知道,學習健康的技術方法的可行性,不是只作為一些天才的鋼琴演奏者所特有。所有的鋼琴教師和學生,甚至學生家長都應該認識到并去了解一些。
良好健康的演奏技術需以人體生物力學原理為基礎。人體運動系統主要為骨-關節-肌肉的運動,分別承擔杠桿、樞紐和動力的作用,三者在神經系統的支配和調解下協調一致,隨著人的意志,共同準確的完成動作。
關注身體的骨骼最佳姿勢是有必要的。骨骼支撐身體并允許各部位良好運作。亞歷山大技術幫助了很多音樂家恢復舒適及緩解緊張,它提倡養成良好的身體使用方式,并增加大腦以及身體之間的協調性。骨骼需要有最佳的姿勢,尤其是頸部,是關系到身體平衡的核心,并且強調頭部/頸部/脊柱的關系對健康的神經肌肉功能的正面作用。當今因為電子技術網絡時代的迅速發展,生活壓力增加等原因,現代人普遍存在頭頸和背部失衡的問題,這些都會造成肌肉的慢性疼痛與緊張。這些研究說明提示演奏者,骨骼的姿態和過度的肌肉緊張會影響彈奏的舒適度,并在彈奏中過度消耗能量,造成不必要的緊張,影響彈奏技巧,減弱發揮最佳演奏的能力。
使用有效的肌肉是另一協調方法。人體生物力學的原理提到,最大的力量與最大的運動范圍兩者是相互矛盾的,因此,為了達到最佳的聲音藝術效果,最好運用肌肉的最少使用量;并且高效的運用正確的肌肉,適度調控避免疲勞,控制好整個彈奏的力量分配,以發出的聲音為最終的要求。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演奏者需要有意識的覺察自己在彈奏中動作感受的感知能力。這種能力是一個關鍵。在練習中,每一次的慢速彈奏,都能夠感知自己的身體狀態,有意識地調整骨骼的平衡與舒適,感受動作中肌肉的緊張和放松程度,對于一個演奏者來說是一種需要的能力。逐步增強這種能力,便會慢慢獲得更多的演奏自由。當然這需要在練習中格外留意并用腦練琴,留心觀察,培養對于動覺感知的敏感性。
同時,身體協調與一些相悖的動作觀念也需要去發現并改進。鋼琴教師應該注意某些導致身體緊張與不舒適的彈奏或教學方式方法:如過度強調手的形狀,手指關節抓緊,過度屈伸;或手指彈奏中過于強調主動性,用了很多的手指并大量的高抬指觸鍵;脫離音樂的獨立手指練習…純粹依靠手指在掌關節活動而產生的力量,會導致手部的伸屈肌緊張;另一方面來說,彈奏任何樂段的技巧和方法,都是基于對樂曲的理解和音色變化的追求而決定的,如果只是把單獨的技巧放到樂曲中,音樂會毫無生命力。建議將通過對聲音的思考來解決技術上的問題作為前提。
a.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體的狀態,肌肉張力。培養對肌肉意識的控制。
在生活的活動中關注身體的狀態,吃飯、走路、說話等行為,察覺肌肉的運動以及緊張程度,有意識的停下來。注意呼吸的頻率和感受,多做深呼吸,有助于放松機體。多問問自己現在感覺是怎樣的?身體、骨骼、肌肉甚至每個關節,以及心理的狀態,由此鍛煉以發展感覺意識。
b.進行太極,瑜伽等身體柔韌度、協調性的練習。
對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有幫助的運動,會調節機體及骨骼的平衡,保持健康舒適的動作,同時運動也能夠做相應的呼吸練習。建立發展演奏者呼吸的意識是演奏的基礎,而高效的呼吸是演奏者動作自由、良好發音和自然樂句的關鍵。
c.了解相關身體機制、身體平衡、脊椎、坐骨的功能以及鋼琴樂器的力學原理。
對基本生物力學的大致了解,對于發展良好的協調性是非常有幫助的。用整個身體演奏鋼琴,不僅僅是手指、手腕、手臂和腳,全身的每一個系統也都在參與----頭腦、肩頸、坐骨、感覺意識、肌肉骨骼等等。對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認識是需要的。亞歷山大技術提到,脊椎是人體的中心,和大腦一樣,由中樞神經系統組成。不管站著還是坐著,脊柱都是身體的核心支持。我們應該意識到這點,當呼吸時脊柱拉長并聚集力量,這時我們可以放松頸部、肩膀、臉部和下顎,釋放任何不必要的緊張。頭部平衡在軀干上,感覺身體的自如和舒適。可以在練習鋼琴前或過程中使用這樣的過程:呼吸—感受脊柱---放松,反復練習。
再次,如果你了解鋼琴這種樂器的機械原理,如何發聲運作,也會增加演奏者的輕松和協調感。例如彈奏中一次擊鍵后再施加力量就不能使琴槌再次擊弦,明白此理,你就能盡快及時的釋放手指與手臂的力量,用松弛來緩解疲勞;看著錘子敲擊琴弦,或是踩踏板的時候看著制動器的活動,就有一種更直觀的感受。有時初學鋼琴的兒童會很樂意去觀察這些,好奇心促使他們去探索這個樂器,發現與動作和聲音相關的鋼琴內部的運動。鋼琴老師也不妨可以講解,這樣更方便初學者直觀的感受與理解動作與發音的關系。
a.坐姿與演奏。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提示,在正常狀況下人的身體活動是自然與輕松的狀態。把這種狀態運用到演奏中,一個良好的坐姿就會直接影響力量的傳送,會決定手部力量的送達和力度的運用。肩頸部以及脊椎的支撐,坐骨與雙腳的平衡,合理的重心控制有助于解決手部用力的緊張狀態。演奏中要避免不必要的一些身體動作,過多的動作會消耗能量,對身體的協調產生不利。所以調整與嘗試最舒適的演奏姿態,集中意識于演奏的聲音和身體的舒適協調感受,不過度興奮的身體動作和冷靜的頭腦,會有助于技術以及音樂的傳達。
b.尋找身體與樂器的最好協調合作過程,花時間去提高每個部位的協調及知覺意識。
慢練作為效果良好的練習方式,在練習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不僅是要慢,還要在過程中體會全身的協調,肩頸、頭部、坐骨、腳的放松;注重呼吸;同時關注手指的下鍵是否與手臂、手腕、關節相聯系,避免孤立的每個手指動作;同樣身體與手臂的協調、音與音之間的聯系發聲也有助于連貫而流暢的聲音;頭腦需要靈敏,不僅反映在專注練琴、提高身體感知、辨別每個動作的聲音質量以外,還能避免無效的練琴,提高彈奏質量;另外,演奏者的彈奏質量增加,也會大大的緩解演奏時的表現焦慮。
誠然,發展一種全身協調的彈奏技術,理解這些原則和道理并將這些應用于實際的演奏中,常常需要具體而精細的協調動作,有很多時候是不可以預見;而在遇到相對復雜技術難度較高的曲目時,可能協調就變得更加難以把握與調控。但是在這個充斥著繁忙和巨大競爭的時代,當演奏者承受壓力與困難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身體與樂器的關系,自己彈奏時的狀態,有更多融合還是更多對抗。當你慢慢適應身體去協調,吸收這些技術,會運用意識和理智去調控與感知最細微的變化;當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為音樂與聲音服務…相信大部分人都能發揮更多潛力,并從這種身心的輕松和愉悅中去享受音樂與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