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710000)
陳 波 (西安市行政學院 710000)
隨著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推廣本國語言及文化是各國共識。漢語的推廣過程中離不開文化,而文化以怎樣的載體,怎樣的形式被學習者接受也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中華才藝課程則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可以讓學習者在短時間內以體驗的方式了解中國文化并對之感興趣。因此我們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此門課程的教學。另外,國家漢辦2012版《國際漢語教師標準》中明確要求掌握相關中華才藝,并能運用于教學實踐。2009版《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委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中有一門中華文化才藝與展示且屬于必修課,這些足以說明中華文化才藝技能對本專業的重要性。
1.實踐性。中華才藝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能夠體現民族文化內涵的才能與技藝。包括民間手工藝、書畫、曲藝、武術、烹飪等,而這些技藝本身就具有實踐性的特點,需要在實踐操作中學習,大量練習而后掌握的。實踐性是本門課程的本質屬性,這樣才能把中華文化表現出來,才能更深刻的體會理解其文化內涵。
2.展示性。中華文化是在經歷史洗禮的長時間形成的一種抽象形式。而能把文化具體展示出來的則是這些才藝,可觀賞性強,能夠展示出來表現中國之美,以引起漢語學習者興趣,并由此為契機學習漢語學習中國文化,這對于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的職業發展來說是極好的。
3.多樣性。課程包含的內容多樣化,書、畫、樂、體等方方面面,涉及的項目多,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漢語教師的才藝潛能,并根據任教時國別、節日、環境等選擇合適的項目來展示。這些才藝項目并不需要漢語教師樣樣精通,因其多是體驗性質的。充分利用各種才藝舉辦文化活動,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同時對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課程內容。根據查閱的文獻統計數據及西安各高校的才藝課程開設情況。筆者發現各高校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均開設樂此門課程,課時從18-64課時不等,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剪紙、中國結、武術、太極拳、國畫、書法、篆刻、舞蹈等,還有一些院校開設相聲、秧歌、腰鼓這樣的特色項目。開設這些項目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常見且易于展示,另一方面是因為師資、學校大的教學環境的影響等。使本門課程存在教學內容不固定的問題。或根據已有師資及校園其他藝術院系的師資情況確定教學內容等情況。
2.課程師資。主要是由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師,學校藝術系相關教師,外聘教師共同承擔的模式來實施課程內容。由于課程特點及課程內容的原因很難調和師資情況。在教師使用教材方面國家漢辦出了一系列包括剪紙、畫臉譜、書法、水墨畫、中國結這五個項目的針對留學生的教材可供參考。另外各校所使用的教材也不固定,如陜西師范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沒有教材,咸陽師范學院主要以集中實訓的形式以多種教材為參考。西安培華學院使用書畫等教材為主,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以剪紙教材為主輔以其他教材等。這樣使得本門課程師資、教材又成一大問題。教師在教學方法等方面均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如圖示法、視頻展示、實地觀摩、小組合作實踐指導、成品校園展示等方法,教學方法較為多樣。
1.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基于本門課程的特點及在課程內容方面的現狀,優化設計課程,首先要解決的則是教學內容問題。在教學內容確定上可以使這些教學項目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如先設計模塊,書畫類(包括書法、國畫、篆刻等),傳統手工藝(剪紙、中國結、折紙藝漢服、刺繡等),茶藝,體育類(武術、太極、踢毽子等)音樂類(中國歌、民族舞、古箏葫蘆絲等樂器)烹飪類(餃子,粽子,炒菜等);還有更高要求的比如語言類(相聲、快板等),曲藝類(京劇、黃梅戲等),棋牌類(象棋、麻將等);另外可結合高校所在的地方文化特色來設計模塊如以陜西為例,陜北腰鼓、陜西皮影等。先形成大體系,這樣的才能更為清晰的確定教學內容。然后在體系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必修課程與輔修課程相結合的方式,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2.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可以和校外民俗博物館、藝術展覽廳、民間藝人合作實踐觀摩培訓基地;和校外藝術培訓學校建立觀摩學習合作;和校內其他院系特別是藝術院系共同合作;和具有傳統文化才藝的學生包括畢業生可與他們一起組織學習小組學習。充分利用網絡及各種軟件制作教具,教學視頻等。專業教師與藝術機構、民間藝人聯合編寫開發教材等。
3.建立專用實訓教室。中華才藝課程內容多樣化又具有實踐性、展示性的特點,因此應區別去一般教室,建立專用的教室,擺放各種教學用具、收集教學視頻、展示各種文化藝人教學過程、創建專業的學習氛圍,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4.搭建展示及實踐平臺。校內展示平臺,如手工藝品展板展示、相關的文藝演出展示、舉辦一些相關比賽、校外國外友好來訪展示并作為禮品贈送、和學校社團合作、校內留學生的各種文化體驗活動的舉辦等。校外實踐平臺,積極和一些民俗博物館,藝術培訓機構合作,讓學生展示其才藝從中得到樂趣。這樣才能達到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才能讓學生把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應用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