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第六中學 錢 芳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語文實踐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項能力便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皆離不開朗讀,朗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加深對課文的記憶,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廣大高中語文教師要利用好這一點,積極對學生展開專門的朗讀技巧訓練,從而讓朗讀在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現階段,仍然有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缺乏精準的認識,對這一教學手段的理解不夠充分。許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只在乎學生的成績和分數,而忽略了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差,創新能力不足。而作文寫作所倚仗的正是學生的文筆與思維能力,過分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略其綜合能力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性思維,在進行文章寫作時只是堆砌辭藻,卻沒有內涵。正是因為這些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沒有意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沒有把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作為教學重點,才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導致學生的語文水平難以提升,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下,學生及家長太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沒有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這直接導致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只關心一些與考試直接相關的知識點,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做習題和背誦知識點上,對別的東西并不感興趣。朗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學生不愿意在朗讀上花費太多時間,導致語文朗讀教學難以展開。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高中語文教師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進行朗讀教學時讓學生進行自由誦讀,或者通過一些老舊的音頻來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訓練。由于教師們沒有學習最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只是通過自由誦讀與播放音頻的方式來進行朗讀教學,導致朗讀教學的方式太過單一,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目前,仍有許多高中語文教師過分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創新教學方法,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在進行朗讀教學時為學生示范性朗讀。比如,在學習一些優美的詩歌與散文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示范性朗讀,把學生帶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去,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其中的情感,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便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
為了更好地進行朗讀教學,教師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也要注意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同時,由于高中生的學業壓力比較大,空閑時間很少,導致他們沒有時間進行朗讀。教師針對這一情況,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生對朗讀的重視程度,抽出一些時間來讓學生進行朗讀。教師可以通過朗讀教學來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舉辦朗讀比賽或戲劇表演等方式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有輕松的心情來進行朗讀學習,這可以提高學生對朗讀的興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應該幫助學生創設與朗讀文章相應的情境與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更好的投入情感,把握朗讀的節奏。例如在對《故鄉的秋》進行朗讀教學時,教師應該首先構建出這么一個場景:秋日小雨淅淅瀝瀝,蕭瑟秋風離人依依。然后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思考,通過對文章的分析來增強學生的理解與感悟,最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來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綜上所述,朗讀與學生的寫作有著密切的關系,對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就目前的教學經驗來看,高中語文朗讀教學中仍然有許多的問題與不足,尤其是缺乏對朗讀技巧的訓練和教學。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要重視朗讀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作用,通過朗讀教學讓學生的寫作能力獲得有效的提升,從而推動高中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