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谷 崴
沈陽市皇姑區岐山路第一小學,是一所“一校四址”的集團化學校。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校堅持把“優化課程結構,建設特色課程體系”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并借用古代“六藝”來統整學校的課程建設。
學校基于對“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宏觀認識,以培養“卓越美德、獨立創新、勇于探索、身心健康、氣質高雅、個性突出”的博雅少年為目標,以課程為貫徹落實學校辦學理念的載體和實現育人目標的根本途徑,將三級課程進行了跨界整合,研發實施了“六藝”課程。
“六藝”,古代指“禮、樂、射、御、書、數”。今天,我們古為今用,為“六藝”賦予了全新的內涵。
博行雅正——禮課程,古代指禮制規范,現在是我們學校的國學禮儀課程。它在“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又將“人與社會”這門地方課程進行拓展,研發了“國學”“茶禮儀”等校本課程。
博興雅趣——樂課程,古代指音樂,現為以美術、音樂為主陣地的藝術課程,兼以烙畫、扎染、合唱、樂團等社團特色課程為媒介,讓學生通過參與、體驗,提升藝術素養、審美情趣,發展學生的個性。
博弈雅健——射課程,古代指射箭,現為心理、運動類課程。它涵蓋了體育、健康兩門國家基礎課程,地方課程“人與自我”,學校又自主開發了心理團訓、足球、太極扇、獨輪車、花式跳繩等校本課程。
博聞雅道——御課程,古代指駕車,現為社會實踐類課程。它包括國家課程中的綜合實踐課、信息課和極具學校特色的畢業課程、家長資源課程等。
博文雅言——書課程,古代指書法,現在為書寫、識字、閱讀類課程。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學校先后開發了“影像童年”“英文繪本”“悅讀劇社”“雅風詩社”等課程。
博學雅思——數課程,古代指術數,現為科研、益智類課程。它包括國家課程“數學”“科學”,地方課程“人與自然”及校本課程“Arduino智能機器人編程”等課程,讓學生在充滿開放性、趣味性、創造性的課程中,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
學校本著“優化與整合”的原則,力行四個結合:
一是學科與學科相結合,讓課程內容精致化。這里既有同一學科內容精致的濃縮,又有相關學科的內容統籌整合形成主題式課程。
二是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讓課程設置分級化。普及在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指“六藝”課程六個學年全員開放,齊頭并進;二指學校將適合不同年齡特點的校本課程以不同年級為切入點,分層合理地設置在不同的年段。
三是常態課與長短課相結合,讓課程時間靈活化。例如,常規性的知識類課程,數學、語文、英語等按國家課程標準設置為40分鐘的常態課;而美術與烙畫、美術與扎染、人與社會和國學等知識與實踐類課程設定為每天60分鐘的長課。
四是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讓課程空間立體化。打開校園圍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打破了“把教材當作世界”的藩籬,讓學生“把世界當作教材”。
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六藝課程的實施,既培養了學生登高見遠的科學精神,又塑造了知書達理的人文理想;既滿足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也尊重了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科學精神和人文理想的統一,是學校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更是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校本化解讀與實踐。岐山一小將永遠堅守這樣的教育使命,踏實地行走在課程改革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