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提高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育質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一環,因為這些鄉村小規模學校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起到了兜底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
遺憾的是,撤并鄉村小規模學校,集中辦農村寄宿制學校,曾是我國2012年之前鄉村學校建設的基本思路。雖然國家強調在“就近入學”的前提下“適當合并”,但許多地方政府卻將減少財政支出和“提高效益”作為優先目標,農村學校的撤并規模遠超實際需求。
大規模的撤點并校沒有達到預期中的“讓絕大多數鄉村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實際效果。對走讀學生來說,撤點并校后出現了“上學遠、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交通安全隱患增加,同時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日益嚴重。
對寄宿學生而言,撤點并校后仍有很多學校寄宿條件極為簡陋、衛生條件差、課余生活匱乏、生活老師缺位。更深遠的影響則是,學生進城切斷了農村兒童與鄉村文化的傳承通道,進一步加劇了鄉村文明的凋敝。
針對撤點并校存在的問題,201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提出 “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要保障學生就近上學的需要……人口相對集中的村寨要設置村小學或教學點,人口稀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方應保留或設置教學點。”
中國經濟發展的地域差異以及當前教育發展現狀,決定了農村小規模學校將會長期存在。為了更好地建設鄉村小規模學校,變“小而弱”為“小而美”,真正地推進教育公平與均衡,有待在如下方面不懈努力。
首先,應專門制定促進和保障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的政策,在經費支持、師資供給、校園建設等方面予以保障。
第二,應建立中心校或中心寄宿學校和多所衛星式小規模學校捆綁發展的運行機制,建立教師輪流任教制度,實現當地城鎮中心校與鄉村教學點共享優秀教師資源。
第三,應給老師更好的待遇,制定激勵政策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小規模學校長期任教,對于在鄉村教學點任教的老師,可在薪資待遇、子女入學、評優晉級等方面享受優先權。
第四,應優先在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教育信息化,利用互聯網直播、錄播、“雙師課堂”等方式,引入優質教學資源,彌補優秀教師缺乏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