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蓉 南京體育學院
柔道是競技體育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體育活動。在學校內開展柔道訓練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感受柔道文化的內涵,使學生身心素養得到顯著提升,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競技體育精神。柔道運動的對抗性比較強,動作幅度較大,并且技術多變,對于初學者來說容易在訓練的過程中發生危險,這就要求在柔道訓練當中有效開展保護性技術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更多自我保護的技術,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柔道作為一種競技體育,具有較強的對抗性,所以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護問題,這也是學校開展柔道訓練所必須考慮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在進行柔道訓練之前,需要對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審核,并加強鍛煉,在身體素質達標之后方能進行訓練。作為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謹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訓練,注意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對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讓學生對柔道形成錯誤的認識[1]。
眾所周知,柔道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開展保護性技術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在柔道訓練當中,教練經常會說“要想摔人,必須先學會被摔”,這也說明了在訓練當中開展保護性技術的重要性。學生掌握保護性技術要領,可以更好的進攻對手,并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在開展柔道訓練之前,教師需要通過視頻方式向學生展示柔道對抗情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柔道,然后向學生講述保護性技術掌握不好、不規范倒地帶來的傷害,同時展示正確的倒地姿勢,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保護性技術的重要性,在之后的訓練當中養成自覺習慣,認真學習保護性技術。例如教師可以示范單手背負投動作,告知學生如果沒有掌握保護性要領就有可能導致胳膊出現扭傷情況[2]。
在柔道訓練中,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非常重要,要求教師按部就班、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實施教學活動,而不能進行跳躍性的教學。例如在學習倒地技術時,首先向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是倒地不受傷害,這個目的看似簡單實現,實則困難極大。倒地包括后倒、側倒和前倒,從運動狀態上來分,又可以分為跳躍倒地。行進倒地以及原地倒地等,學習時需要從簡單開始,逐漸加大難度,讓學生可以更好的接受。另外,還需要堅持直觀性原則,教師不能一味講述,而是進行實際的示范操作,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3]。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參與柔道訓練的情況進行觀察,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愛上柔道運動,而不是被動接受訓練。同時,還需要不斷總結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對學生糾正。另外,在教學中,還需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學生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差異性教學或者分層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掌握更多的柔道知識和技術。在對學生訓練一段時間之后,教師需要對重要的動作要領進行鞏固提升,實施強化練習,將保護性技術的學習連貫成一個整體,讓學生可以在實戰當中應用保護性技術,防止自身受到傷害[4]。
柔道教學當中,教師需要注意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做到全面學習,重點突出,切不可過分關注一方面的學習。在理論學習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進行展示,這樣不僅方面學生理解,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柔道文化內涵。在實際的訓練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模仿學習,并融入學習的理論知識,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在對抗性的運動當中,各種情況的發生具有隨機性,也有可能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學生需要隨機應變,做到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在全面健身運動開展的號召之下,柔道運動在學校內部的開展符合當今社會發展形式,也符合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在開展柔道訓練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性,在訓練進攻技術的同時,還需要重點加強對保護性技術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整體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