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有熔 江蘇省高郵市卸甲鎮卸甲實驗小學
二十一世紀是網絡信息時代,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已廣泛地應用于教學領域,也為實現教育教學改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給當今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的優勢,以計算機為工具,以網絡為資源,使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獲得了生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對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對于落實體育新課程標準,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知識獲得能力的培養,應當是在主體意識支配下的自覺行動。電教手段以其絢麗多彩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響和情感豐富的講解驅使學生積極思維。如在講解蹲距式起跑時,用電視錄像演示“各就位”“預備”“鳴槍”,引導學生加深對起跑的全過程的理解,全面領會動作要領。其次,教師運用電教手段,促使學生自己重復練習,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
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并能在此基礎上,靈活地應用與創造新的運動技能。教師要上好體育課,必須做正確標準的示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規范技術動作。
本節課中,重點是腳內側踢球和腳內側射門的技術。腳內側踢球(又稱腳踢球):它是腳內側部位(跖趾關節,舟骨、跟骨等所形成的平面)踢球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腳與球接觸面積大,出球準確平衡,且易于撐握。但由于踢球時要求大腿前擺對一定程度時需要外展且屈膝,故大腿與小腿的擺動都受到限制,因此出球力量相對較小。通過定義,我們很難讓學生理解腳內側踢球的要領,更不要說是準確地完成技術動作。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圍成一個圈,教師在圈內示范,學生觀察。但是這有很大的弊病,就是教師在觸球的瞬間,學生根本看不清,會讓很多同學不能清楚地掌握技術要領。應用了信息技術就不一樣了,當我們講完定義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技術動作,利用視頻中的慢速播放和不同角度的播放,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腳內側踢球的觸球點。看完視頻,當學生有了感官認識之后,再給學生進行詳細講解。講解完成后,讓學生分組進行練習,體會動作,熟悉動作。
通過這樣的安排教學,我觀察學生中很多都能基本掌握技術要領。由此可見,在體育課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動作,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能推動人去探索知識,發展新的能力。但興趣不是先天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響下啟動的、發展起來的。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任何新鮮的出現都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而多媒體的應用,會使教學更直觀形象,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能有效地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愛學、樂學。
例如:在二年級連續前滾翻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利用電腦課件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景,畫面出現了學生們喜歡的小動物的同時,聲音也出現了,有一天,刺猬媽媽看見狐貍正在追一只小白兔,刺猬媽媽對它的孩子說:“走,我們去幫助它。”接著刺猬媽媽帶著小刺猬一個個滾了起來,滾成了一個大圓圈把小白兔圍在了中間,狐貍怕刺不敢吃小白兔了。同學們被這生動的故事和多彩的畫面吸引著,接著我問同學們:“狐貍為什么不吃小白兔了”大家一致回答說:“因為小刺猬和媽媽一個個的圍成了大圓圈,狐貍進不去了。”我又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學習小刺猬保護小伙伴的本領呀,”同學們立刻都興奮起來,回答愿意學習這種本領。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一直保持著愉悅的心理狀態,而且學生間的關系也變十分融洽,好像媽媽在教寶寶學本領,這樣教師轉變了主體角色,轉變了教育觀念,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平等、和諧、寬松的民主學習環境,那么學生有了民主的學習環境,對于一些問題允許學生間的討論和幫助,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練習的興趣和習慣,對不同的學生再根據不同的要求,這樣學生的創新性學習意識也會更強烈,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有機結合,是體育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已深深地影響并改變著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極大地促進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我認為合理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為動態,使學生通過各種靈活方便的交互界面來操縱控制學習,為學生思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有利于體育課堂教學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