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峰 宿遷市宿城區埠子中心小學
灌輸式的體育教學常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應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體育游戲的時候,必須確保教學內容與游戲內容有緊密的聯系,借此擴大學生的認知范圍,使其掌握高效學習體育技能的重要途徑。小學生往往比較好動,對游戲充滿了興趣,教師可在游戲教學的時候將學生的體育潛能得以激發,從而達到輕松學習的效果。
實踐證明,體育游戲的教學方式在學生的體育能力提升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首先,體育游戲可將學生的協作能力增強。通常情況下,體育游戲均需由多人完成,只有在彼此協同合作的作用下方可達到理想化的效果。學生在互幫互助的情況下,還能夠實現道德情操的培養,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接觸各種技能知識,久而久之便會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隨時展示其表現欲。當其積極性增強時,相互之間的合作機率則會隨之增加。其次,借助體育游戲可將學生的積極性增強。體育是一門參與性極強的學科,無論是在投、跑或是跳的過程中均需要主體及時參與。教師在開展體育游戲的時候,能夠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設計,同時可將培養學生接受能力、創造力以及認識能力的相關內容融入其中。由此可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會得到顯著的增強。
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時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此基礎上可科學設計教學游戲。實際上,開展體育游戲教學方式必須堅持以下三點原則:第一點,切實堅持適用性的原則。由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待提升,并且其身體機能還處于成長的特殊時期,因此教師在設計體育游戲的時候應盡可能化繁為簡,及時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需要結合小學生的興趣以及個性特點,采用創新性的教學方式以及豐富的教學內容方可。第二點,應積極堅持教育性的原則。借助體育游戲活動,可使得學生的局部技能以及精細動作得到及時的增強。因此,無論是在獎懲學生或是游戲設計的時候需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考量,確保其有助于學生的積極成長以及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時需將集體項目與個人項目合理融合,使其將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協作能力均得以提升。第三點,設計游戲必須確保學生的安全性。盡可能減少劇烈運動的游戲,并做好防護與急救的事項,從而確保教學任務完成。
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較為分散,并且對傳統的教學內容極少興趣。故而教師可在導入環節中激發其學生的興趣。當然,借助體育游戲還可緩解學生的課前壓力。輕松的體育游戲相比較傳統教學而言,更具安全性、趣味性、科學性。例如在教學之前可采用慢跑熱身的方式緩解學生的抵觸情緒。同時還可借助趣味傳球的方式等激發學生的積極興趣,為其融入課堂打好堅實的基礎。
由于體育教學具有極強的實踐特性,因此時常會出現教學時間把握不準確的現象,同時教學不夠張弛有度。因此,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教學任務與游戲環節。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將學生的學習壓力緩解,還可顯著提升學生的效率。例如長跑教學方面,首先需及時摒棄以往繞操場跑的方式,其次需將長短跑結合的形式及時落實,使學生主觀的感受到跑步的樂趣,同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長跑、短跑技能。
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不僅僅是增強學生的體育能力,還在于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體育教學往往需要耗費大家大量的體力,因此教師可適當設計出放松的環節。此環節中就可及時融合趣味性的體育游戲,借此環節緩解學生體育學習的身體壓力與心理壓力。實踐證明,體育游戲在緩解學生疲勞方面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例如競技技能教學環節中,鼓勵學生進行“袋鼠跳”的競賽,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
由以上內容可知,小學體育教師應積極將趣味性的體育教學方式融入到教學中,鼓勵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游戲中。同時,可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創造能力以及主觀能動性是極其關鍵的,并且需為其學習能力增強創建輕松的氛圍,繼而提升其體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