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斌 洛陽師范學院
高職高專十幾年的大幅度擴招,實現了體育專業類人才“從無到有”的過程,迅速滿足體育運動類行業的需要,并逐漸呈現飽和之勢。學生數量的急速增加導致教學質量逐步下降,人才培養日益同質化、跟不上時代,培養的學生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學生技能與實際就業需求嚴重脫節。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畢業生面臨著就業困難、畢業即失業、起薪低、工作壓力大、跳槽頻繁、轉業率高等實際情況。現代科技與信息一日千里,跨界創新人才輩出,創業潮流洶涌,以往單純培養的體育單一型人才已經跟不上時代尖端的需要,高校要與時俱進,重新審視和制定人才培養模式,使人才培養向“從有到優”“從優到專”“從專到特”轉變。
高校體育教育的內容要結合社會需求以及政府的支持,在三聯合的視域下進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以此來滿足大眾的體育愛好者對體育全方位的需求,從側面的角度也對體育教育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改革與補充,讓體育教育的內容更加的與時俱進化,在創新創業人才的輸出中國家、高校以及體育產業是三螺旋下的結晶產物,是為迎合市場需求,在國家的背景下,用高校的有利資源來最優化的發展體育,創造體育產業,滿足體育愛好者對體育產業的需求。政府的政策與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高校體育教育的內容又是在改革體育的單一培養方式,讓體育多元化的發展,體育產業的多樣化的融合與創新,體育內容的豐富多才華。
體育專業教育內容是為了培養體育專業人才制定的,它的制定是以培養專業的體育人才為目標,通過相關課程的設定和內容的安排來實現相關專業知識理論的傳授教育,主要包括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教材內容和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手段。現代人才的素質結構類型和現代化水平和課程的種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教學內容的現代化都對構建學生的創新知識體系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課程種類的優化、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教學結構的改良都對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有推動作用。由上述內容可以得知,體育專業教育內容決定了所培養人才的具體質量,但是教學內容容易受到來自教學師資隊伍的限制。
將學習和創業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模擬創業活動,避免傳統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的結合起來,并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成,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更好的成長。兩者的相結合還能教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的靈感,產生創業的想法,并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更加直觀的認識到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在實踐中可以通過老師的幫助學會如何排解所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加學生創業的信心,敢于進行創新,勇于創業。
體育類專業學生由于專業平臺較小,僅通過自身的努力遠遠達不到實踐創業的要求,不利于學生后期進行創業,所以需要校企聯合起來,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通過校企聯合平臺,使學生與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可以近距離接觸,了解創業活動的具體操作,通過平臺進入企業鍛煉學生,使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具體了解創新創業的各個環節,并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通過實踐平臺來完善自己。也可以通過這種平臺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到團隊的良好合作協作對創業活動的重要性,良好的團隊協作才能使創業活動進行下去并且維持一個企業的正常運營。學生在實踐活動不但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還能實現優勢互補,共同努力進行創業活動。
新型教育制度以社會需求作為制定具體培養目標的向導,使新制度下培養的新型人才能被社會所接納。體育類專業面較小,但專業種類繁多,有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從個人到團體,戶外體育游戲形式多樣,體育專業的這些特征都對體育專業學生進行創業活動有極大幫助,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課程安排時有了更多的選擇,方便高校進行新型人才的培養。
新型教育制度借助高校的平臺來進行新型人才的培養。高校作為人才的孵化器,引領著國家未來的走向,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過多注重專業理論,缺乏創業理論傳授和創業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畢業后很難快速轉變角色,從一個學生轉變成社會主義建設者。新型教育制度下高校應和社會緊密聯系起來,在制定相關課程時應充分考慮社會因素。體育類院校和具有體育專業的院校可在原來專業教育基礎之上進一步添加創新創業實踐課程,讓學生通過實踐課程更直觀的了解創業過程,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互相交流觀點,在溝通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可以通過建立或改良創業指導中心來幫助學生出謀劃策,為學生排難解憂,方便后期的學生發展。還可以建立校友溝通平臺,讓學生借助前人的經驗來進行自己的創業。
通過政府來制定相應的政策來保證新型教育制度的運行。目前的大學生創業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對大學生的創業扶持力度還遠遠不夠,一些有創業計劃的大學生瞻前顧后,大學生創業缺乏有力的保障制度,創業大學生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創業難度大、風險高、回報少,這直接導致社會創業率底下,每年一大批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想要培養出創新創業型人才,促進社會就業率的提高,需要政府從制度體系下手,制定相應的創業政策來為創業的大學生進行就業政策指導和法律保障,政府擔起相應的職責,解除大學生創業的后顧之憂,刺激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使更多大學投身創業的隊伍中去。
要想實現體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目的,就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將創業課程納入體育專業教育教學計劃和分學體系中,真正將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從創新創業教育再到體育專業學生進行創業活動,這是一項需要政府、高校和企業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三者在這項工程中互相聯系,在職責上各不相同,卻又缺一不可,三者共同提供實現創業所需要的思想結構、制度機構和物質環境。
創新創業是國家發展之根,是振興民族之魂。在“大眾創業”的背景下,高校作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搖籃,更要認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加快構建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氛圍,構建所需的相關部門;政府要在高校建立創業指導中心、創業實踐課堂的基礎上,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實習平臺,通過出臺創業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為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建立完善的指導機構并提供相關創業所需的資源;企業在發展時,一方面依賴于人才的引入,另一方面必須緊跟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在構建校企聯合實踐平臺時,應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來鼓勵企業的參與,使企業在校企聯合中既能有長遠的發展,又能為人才的培養提供指導,共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