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娟 余姚市泗門鎮第二小學
在《課標》中要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運動意識,培養學生好的運動習慣。在現階段小學武術教學中,教師常以演示法展開教學,教師為學生演示武術動作,學生展開練習,這樣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對武術沒有清晰地認知,學生也不愿意參與到體育學習當中[1]。基于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多元的體育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武術的學習興趣。
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古有孟母三遷也體現了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想要更好的提升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創設和諧環境是教學的前提,教師可以從校園與課堂兩方面為學生創設環境:
首先是校園環境。教師可以在校園的文化長廊中張貼有關中華武術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到武術的起源,發展與變遷,感受到我國武術精神的源遠流長,除了武術的歷史以外,教師還可以張貼中華武術的種類,讓學生增長武術知識,學習起來興趣更濃。每一位學生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而武術便是每一個武俠必備的招數,當學生有這樣的心態時,不用教師監督,學生也會自發的練習武術,學習武術技法;其次是課堂環境。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與武術課堂相融合,用多媒體敲響學生興趣的鐘聲。在教學伊始,教師可以配上動聽的音樂,整齊劃一的武術操,帶學生走進武術的世界。此時學生的目光被視頻深深吸引,想要學習視頻中酷炫的武術操,由此來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教學復雜動作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講授,通過多角度的慢動作讓學生直觀的看到身上肌肉的發力點,改變因為教師演示動作的困惑,結合多媒體練習武術動作,掌握動作要領,教師只要在一旁指導學生,提升學生動作準確性就夠了。
在培養小學生武術學習興趣的過程中,首先要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法,不能以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約束式的練習學習[2]。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學習效率的關鍵。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武術活動,培養小學生的武術學習興趣,讓小學生愿意主動學習武術,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投入自己的熱情和努力。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武林大會”活動,首先,教師先向學生約定好幾個規定的動作,如白鶴亮翅、黑虎掏心、烏龍擺尾等武術動作,然后由一名學生站在終點,背向其他學生,其他學生站在起跑線。當教師喊出開始后,其他學生從起點跑向終點,站在終點的學生見機喊出一樣武術動作后轉身查看,其他學生要立刻停下并且做出相應的動作,沒有做出相應的動作就算出局。有學生拍到站在終點學生的肩膀,就算打擂成功,如果沒有人成功,就算終點學生守擂成功。在這樣的趣味活動下,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相應的武術動作,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學生可以快速的反應過來并作出對應的動作。對于這樣的武術活動,小學生都十分的歡迎,學習的興趣也十分的高昂,積極的參與到了武術活動當中。
教師的評價是學生前進的動力,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教師運用總結性評價,在期中或是期末通過考核展開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容易忽略學生的進步,也達不到教學的針對性。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創新課堂評價方式,采用師生互評與生生互評,營造和諧的體育課堂[3]。
如在教學“五步拳”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教授完基本動作后,讓學生來評價老師的動作,教師可以故意做錯幾個動作,讓學生體會到“小老師”的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認真觀察老師的五步拳動作,對比多媒體中的正確動作,潛移默化的記憶五步拳的動作要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同學之間相互評價,將學生兩兩為一小組,一位學生練習,另一位學生評價,再交換評價,小組之間的互評可以讓學生發現對方的優點,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在對方的點評中提升自己的武術動作。當然,在課堂評價中教師也要針對性的進行點評,提升學生學習武術的自信心,特別是對于體育基礎不好的學生,教師的鼓勵是學生進步的源泉,可以對學生評價“你這個動作完成的真標準,和視頻里一模一樣”“這個動作如果手腕再有力一點一定可以更好。”在教師的評價中,師生之間距離更近,教師也能夠看到學生點滴進步,在期中期末時給予進步較大的同學獎勵,讓學生真正愛上武術學習,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武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成為“樂之者”才是教師教育的關鍵,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創新評價以及游戲教學帶學生走進武術的大門,引領武術的魅力,真正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進而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