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在職業學校教育產生以前,以師傅帶徒弟、“做中學”的學徒制逐漸成為知識、技術、文化傳承的主要形式[1]。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開始從傳統的學徒制吸收精華,逐步優化,并融合現代職業學校發展的特點,創造出適應時代要求的現代學徒制。
學徒制在國外的研究一直處于高度關注中,目前,現代學徒制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在國內也逐步受到重視,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的熱點研究內容。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尤為重視,大力提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積極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然而,現代學徒制的改革必須要求在職業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參與是關鍵。
校企雙主體育人是指在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學校與企業要全程參與,實現管理一體化、評價一體化、資源一體化、課程實施一體化、目標一體化,使得人才培養實現雙主體育人。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社會體育專業即將實施的措施是:在專業招生、學生管理、人才培養、教學實施、就業指導過程中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共同合作。學生充當學徒在企業實習與工作,幫助實現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的同步,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施由學校與企業共同研究制定,其中包括課程標準、教學資料、教學實施。
在現代學徒制中,學徒的學習是將在企業中的實訓和課堂上的學習有機結合[2]。社會體育專業在招生時,企業參與面試工作,對達到條件和要求的學生,企業可以簽訂用工協議,使其成為企業的預備員工,這樣學生在學習期間就擁有學生與員工的雙重身份。
第一學年,將會以學校育人為重點,以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練習基本技術技能,并在學年內完成4周的專業認知學習,即安排在第一學期末完成2周、第二學期末完成2周。在第一學年的培養過程中會聘請企業精英與專家到學校開展講座,使學生初步了解未來企業崗位工作,知曉企業工作環境。
第二學年繼續深化學生在校學習,使其專業基本理論、專業技術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與提高,同時,根據企業崗位要求,完成8周的崗位技能訓練,分別安排在第三學期末 4 周和第四學期末4周。
第三學年,這1整年學生正式進入企業完成頂崗實習,通過學生與企業的相互選擇,確定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這一學年學生將以學徒的身份在企業完成專業技能技術的提高。進入到企業后,由企業委派師傅和學校專業教師共同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
現代學徒制培養過程中專業課程體系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形成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構成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單位是課程,因此,要想學生在專業能力上有所發展,就需要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實現課堂與工作實訓的有機結合。綜上所述,構建“學校課程+企業課程”的專業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是工學結合核心內容。
社會體育專業將按學生(學徒)的能力成長規律分三個階段設置課程,三個階段分別對應有學校課程和企業課程。一是現代學徒制中,學生的部分學習環境是企業真實的生產場所,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跆拳道教練員,因此,在企業的真實環境中,即跆拳道俱樂部,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和觀察到俱樂部工作人員的生產與工作過程,這類課程以崗位實訓課程為代表;二是模擬企業生產的學校內部實訓基地,如場館運營管理課程;三是企業與學校實訓基地相結合,如專業理論與專業實踐課程。企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會密切聯系實際,選擇實際工作中的典型任務,并設計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校期間的崗位對接能力大幅度提高,逐步建設成成以企業典型項目為載體的工學結合的項目化課程。
通常在學習企業課程過程中,企業會采取“一師多徒、一徒多師、一徒一師”的師帶徒形式。結合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職業認知階段,會利用一師多徒式,即一個師傅帶7-10個徒弟,旨在讓徒弟(學生)對未來的崗位建立初步認知;隨著職業認知的發展,專業技能的提高,在第二學年的實訓期間會采用一師多徒與一徒多師相結合的形式,目的在于使學生輪換不同崗位,獲得全方面的崗位能力培養;第三學年,也就是頂崗實習這一整年采用一徒一師模式,通過一對一的帶領,使徒弟的專業技能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在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以企業為主的課程內容必須要以企業為主,包括對教師資源安排、教學時間和場地的選擇以及對學生的專業能力的評價,真正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中來。
在對學生的評價機制方面,要建立校企共同考核的模式,學校課程的評價,以學校為主,企業課程的考核,則以企業標準為主,形成校企考核相結合,達到理實一體、理論與操作結合的培養目的。其考核內容涉及到各個方面,主要包括:出勤率、生產操作、工作業績、管理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