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革 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斷接力,而高校體育專業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承載著培養體育事業接班人的重要責任,這就需要提高體育專業教學的實效性和科學性,而體能訓練是各項訓練的基礎,需要強化其訓練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對體能訓練課程積極做出改革,提升其訓練效果,實現優化體育專業教學成效的目標。
高校體育專業開設學生體能訓練課程,可以滿足專業的教學結構需要。體育專業教學包括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但由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較少,導致學生缺少實踐能力;并且由于沒有實踐經驗,導致學生缺少根據自身能力設計體能訓練計劃的能力,影響其體能素質的發展。因此,高校體育專業開設體能訓練課程,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增加實踐機會,豐富學生實踐經驗,從而提高其運用理論知識參加實踐的能力;同時,在體能訓練中學生可以認識到體育專業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性,了解體能訓練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學生體能訓練的積極性,提升訓練效果[1]。此外,開設體能訓練課程有利于改善學生體質,提升其運動技能。體能訓練是運動訓練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通過合理的體能專項訓練、負荷訓練,借以改善學生的身體技能、提高器官功能、改善學生的身體形態,有利于全面發展學生的運動素質,提升體育專業教學效果,從而促使學生和高校共同得到發展的機會。因此,高校體育專業積極開設體能訓練課程至關重要。
體能訓練的教學內容是保證訓練效果的關鍵因素。體育專業體能訓練涉及的專業學科較多,為保證訓練效果,應注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實現體能訓練、體育專業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并且避免訓練內容出現重復。例如:教師講解身體機能、身體形態等相關訓練指標時,需要將身體機能訓練方法、身體形態訓練方法作為重點內容,并且避免二者之間重復性教學內容的重復性訓練[2]。在訓練學生力量素質時,教師應重點組織學生訓練已經經過科學整合的運動生理學、解剖學知識,并且明確訓練的重點和難點。而在講解肌肉力量的提高方法、影響力量大小的因素等相關內容時,教師則需要將指導學生如何利用技術動作發展自身力量,并使其得到提升,這才是體能訓練的重點內容,避免出現本末倒置。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體能訓練中,因涉及的內容較多,且各學科之間存在重復性內容,需要教師整合各學科內容,總結科學的體能訓練內容和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能訓練,避免學生接受大量的訓練后體能沒有明顯提升。因此,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體能訓練課程改革中,應注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體能訓練課程獨立存在,是人們現有體能訓練知識的理論化和系統化,同時具有理論特點和實用特點,并且重視實用性特點。因此,體能訓練課程分為理論與實踐兩個部分,實踐則是體能訓練的重點,即教師需要重視體能訓練方法和內容上,加強訓練方法和內容的指導,使學生在經過理論教學、實踐技術訓練之后掌握理論和實踐能力,提高體育專業學生體能訓練的操作能力,并將體能訓練中學生掌握的原理、概念以及方法等應用到更為專業的訓練中[3]。例如:高校各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出早操,而此時體育專業的學生則可以不參加學生統一的早操,而是接受本專業的體能訓練,包括力量、速度和耐力等方面的訓練。這樣體育專業的學生既沒有影響高校要求學生出早操的制度,又在此時接受更為專業的體能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能訓練效果,并且通過實踐訓練積累更多的經驗。
在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體能訓練課程中,考核制度的設計發揮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容忽視。因此,設計的考核制度需要在內容上保證其系統性和全面性,實現考核方法的多樣化發展,并且能夠從學生的學習態度、過程以及學習效果等方面展開綜合評價;同時,考核制度與體育專業體能訓練不同階段的目標結合,充分體現出考核在體能訓練中的作用和價值,從而促進高校體育專業發展[4]。體能訓練作為重要的教學和考核內容,應在考核中進行重點體現,而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則應積極采用考核的方式刺激學生,激發學生好勝心,從而提高其參與體能訓練的積極性;并且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保證考核方法和內容的有效性以及客觀性。筆者認為,高校體育專業體能訓練考核制度中包含的內容,應從以下幾點分析: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過程與自己相比是否進步、身體綜合素質、體質水平變化等,實現考核的橫向與縱向交叉結合,保證體能訓練考核的效果,發揮考核制度的作用。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體能訓練課程改革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學生發展,還是體育事業的發展,都需要有體能訓練作為基礎,故此,筆者提出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重視實踐訓練內容、科學設計考核制度等措施,用于體能訓練課程的改革,提高學生體能訓練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體育專業綜合素質,優化體育專業整體教學水平,使學生和體育事業同時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