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珊 西安科技大學
就乒乓球而言,其屬于我國高校傳統體育教學項目,因其具備的健身、娛樂等特性而深受高校學生追捧,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具備重要位置。但是,因長久以來就被應試教育所荼毒,使得乒乓球教學在方法創新上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被動式”、“灌輸式”教學方法依舊是教學的主要手段,這不但大幅弱化了高校學生學習乒乓球的熱情,也難以促使該項運動的社會功效得以體現。最終導致高校學生學習乒乓球僅掌握了基礎的考試內容,但對其本身的乒乓球綜合素質能力未進行培養。故而,高校乒乓球教學需依照該運動發展特性和學習發展需求對傳統教學方法予以改進,基于此本文對分組教學法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探索、討論。
分組教學法表示依照教學活動基本需求,將引發、培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當做目標,經由構建學習小組的方式實施教學活動的新型教學方法。此方法將素質教育觀念當做引導方向,將開放式教學思想當做主要線索,選擇組內互助、良性競爭的方式,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以確保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效生成,并對所有學生學習效果的整體性發展予以保障。
具體而言,分組教學法具有如下作用:
一是此分組教學法經由科學區分學習小組,達成了組員優勢互補的目的,構建產生了組員相互幫助、信任、協同進步的新型關系,促使學生集體榮譽感得以強化,并推動其良性競爭。這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性發展具備顯著效用。
二是分組教學法能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予以培育。教學期間,教師把教學內容通過問題的方式發放于各學習小組,對學生獨立思考出具相應見解予以引導,且讓其于組內交流,在有效聽取組員建議的情況下以將自身見解的不足之處改進,讓其更為健全。這在強化學生認知、掌握教學內容方面極為關鍵。
三是分組教學法可構建產生互動式課堂教學氛圍,易落實人本化教學理念,可依照學生個體特征、發展需求進行教育,在學生整體素質能力的發展上具備推進效用。
長久以來,因體育教學在高校未獲取足夠重視,也就相應使得乒乓球教學工作難以獲取較好效果。較多高校乒乓球教師不具備先進的教學觀念,依舊承襲以往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匱乏較好的學習熱情,影響了乒乓球教學工作的實施。故而,為將上述現象改進,高校就應將以往的老舊滯后的教學觀念改變,構建開放式教學觀念,以為分組教學法的運用奠定基礎,從而把學生以往的模仿式學習課堂變換為研討互動的開放式學習環境,讓學生變為高校乒乓球教學工作的參與、設計人員,從而引發其學習乒乓球運動的熱情,為后續的乒乓球教學訓練給予有力支撐。
乒乓球屬于集體運動項目,注重展現個體能力的同時,對整體技戰術素養的應用,故依據該項運動的特征進行分組教學具有其他運動難以比擬的優勢。所以,為保障分組教學法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有效應用,那么設計課程期間就應注重其特征。具體如下:一是組內學習環節,需有效乍現學習組長的幫、帶作用,幫助素質不高的學生,帶動其他組員的學習興趣,讓整個小組成員學習效果都能提升;二是組內交流環節,可把組間交流方式設定為組內對抗賽,組員依次上陣演練,如此不但可對學生學習成果予以檢驗,也能發掘學生學習乒乓球時的問題并予以改正;三是教師在組間交流完成之后,需針對教學活動實施整體評價,對學生分組學習乒乓球運動期間具有的不足予以分析,為學生解決問題予以引導。
以往的高校乒乓球教學以教師講授-學生練習-教師總結這一三段式教學程序為主,促使教學工作變為了灌輸式教學,導致高校學生僅能被迫學習乒乓球知識技能,教學效果不佳。而通過分組教學法能夠變革被動教學的局面,其更為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可促使學生乒乓球綜合技能得以發展,故而為有效應用分組教學法,便應對以往的教學程度予以優化、改進,具體如下:一是把教師講授環節變換為教學任務的下發,把教學內容分為小問題下發放到各學習小組;二是把學生練習環節區分為組內和組間互動學習兩大環節;三是教師總結階段維持不變,主要將總結方式變革,把以往的問責式變換成引導式總結,以推動學生在分組練習期間生成的自主學習意識得以發展。
概括而言,分組教學法不同于以往的灌輸式教學等方法,其可依據學生個體特征予以教學,引發學生學習乒乓球的興趣。并且,該方法契合素質教育觀念下體育課程變革需求,能對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能力予以培養,能確保高校乒乓球教學工作獲取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