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協和醫院主任醫師 李裕明
武漢協和醫院主治醫師 汪 英
由于人們對痛風的認識不夠,所以很容易在用藥的時候“闖紅燈”。那么,痛風患者用藥有哪些誤區呢?
部分痛風患者不了解痛風的危害,往往只在痛風急性發作,疼痛時才服用降尿酸藥,急性期過后他們沒有進行常規的降尿酸治療。
痛風可并發腎臟病變,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異常。因此,對急性痛風關節炎反復發作的患者,有慢性痛風關節炎或痛風石的患者,應該進行降尿酸治療,而不僅僅是痛風急性發作期的治療。
痛風急性發作時,患者常出現受累關節紅、腫、熱、痛和關節活動受限。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發熱、白細胞升高等現象。這時候患者往往以為是局部“發炎”而自行采用抗生素治療。
目前認為,痛風急性發作如果確定合并感染,可考慮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是,如果只是單純急性發作,應首選非甾體抗炎藥或秋水仙堿。有上述藥物使用禁忌的患者,還可以選擇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
目前降尿酸藥物主要分為抑制尿酸合成(別嘌醇、非布司他)和促進尿酸排泄(苯溴馬隆)。大多患者可使用上述藥物進行降尿酸治療。
然而,痛風長期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出現腎結石,部分嚴重患者可能出現腎功能異常。還有部分患者會合并其他心、腦、肝等疾病。對這些患者,應該根據其自身病情特點選擇合適的降尿酸藥物。
對腎臟功能異常的痛風患者,別嘌醇的初始劑量應降低,逐漸增加劑量,密切監測患者的身體反應和腎功能變化。目前認為,尿酸性腎結石患者應該慎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
此外,有極少數患者對別嘌醇過敏,嚴重者可出現剝脫性皮炎。目前已經有針對上述患者的基因檢測項目,建議新診斷的痛風患者在使用別嘌醇前進行基因篩查,以確定自己能否安全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