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孝南
(恒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24)
對保險經紀行業而言,“大數據”的應用乃至普及,是整個行業所無法避免的根本趨勢。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保險經紀公司該如何生存?這個問題看似簡單粗暴,實則非?,F實。
前道部門在展業的時候需要大數據,中道部門在業管的時候更需要大數據;甚至后道部門的行政、HR,也需要大數據的密切配合。在大數據的“指揮棒”下,一切實體圍繞著大數據而展開。韋萊的一個高管在美國保險行業協會的一次高端峰會上直言不諱:“在技術上,大數據是領導一切的?!?/p>
傳統意義上的保險經紀公司,在客戶對接層面,一直采取的是“人扛馬拉”的方式。電話、酒桌、現場、簽約臺,這便大致構成了傳統保險經紀客服的基本要素。然而現代意義上的保險經紀公司,則往往是以信息指揮中心、專業職能部門、數據結算中心為核心,進而延展開來的模塊化協同運作模式。
完全現代化的保險經紀公司,信息指揮中心負責信息搜集、前道數據統計、內務協調及外聯對接、反饋,專業職能部門負責純粹技術意義上的具體業務流程處理、接辦、協同乃至針對信息指揮中心、數據結算中心的雙向反饋、輔助統計等工作。數據結算中心是整個保險經紀公司的核心大腦,其負責財務、業務數據分發、搜集、分析、統計,內外業務費用、管理費用乃至其他發生費用的結算;在此基礎上,其承擔著以數模建構/拆解、匯算、精算、理算為核心的數據風險管控及預警職能。就此而言,現代意義上的保險經紀公司,從前道而至后道部門,能夠非常便利的形成一個系統的網格化的分項強化、協調整和的一體化接辦-反饋機制。
與傳統意義上的保險經紀公司相比較,現代化的保險經紀公司,在大數據的信息產業主導之下,具備著無可爭辯的明顯優勢。日本的保險經紀公司,能夠做到賠案發生時,現場協調人員的手機平臺上隨時可以調出這家公司在保險經紀公司備案的任何數據。這不僅指的是基礎數據,更是各種各樣的數模。譬如財務環比、同比、標的價值變化幅度及趨勢、風險指數評估,且每個數模都可以隨時調閱相應的測算依據。甚至在橫濱地區,很多的經紀公司都建立了被保險人、險種相關行業統計模型的數據刷新、建模乃至模型背景及其本身的存檔機制。
在中國,雖然很多經紀公司已經意識到了大數據的重要性,也在花大價錢做這樣的嘗試;然而終究沒有一個類似“聯合體”一樣的數據模型統計共享機構,以專職開展數據模型的建模及分析、存檔、備查工作。在日本的有些地區,保險經紀公司之間會以中介協會為主導,用聯合出資、聯合注資的形式,成立專門的數據共享中心。這些中心大多實行會員制,即根據保險經紀公司所交會費的多少,向會員單位提供對等于所交會費價值的信息層級的公開調閱權限。當然,這樣的數據中心若是想漲價,也必須由行業協會出面召開聽證會;進而由經紀公司討論決定漲價與否及相關價格調整區間。
中國的保險經紀公司,往往存在對傳統保險經紀業務處理模型的高度依賴情結;對現代化意義上的保險經紀模式,很多人認為花錢多、做不好,或者沒心思去好好的做。首先,大數據需要一到兩年的“基建”時間。經紀公司需要建構數據庫,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數據統計、精算、理算及結算機制;更重要者,其必須根據實用性,建構各種各樣可供業務處理流程便捷使用的數模,以此形成公式、數據采集、分析及數據背景分析機制。其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能并不可怕,資金方面,一個200萬成本/年的數據部門,便可以完全勝任相關工作;但其所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時間,是相當恐怖的。整個運轉機制、部門設置乃至流程銜接,都需要在保證傳統業務能夠為公司正?!肮┭钡幕A上,完成向大數據導向的整體“轉身”。松散型的部門建制需要完全打亂,向統一協作型的部門架構進行徹底調整。對任何一家經紀公司而言,這樣的調整必然是有意義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經紀公司都愿意做這樣的嘗試。部門調整牽扯到框架及人員職能的重新配屬,更牽扯到管理構架的根本轉型。我們的經紀公司高管們并非沒有這個能力,而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能力,也有這樣的魄力;然而大家就是腦子死,不愿意花這樣的精力,哪怕少賺點多余的錢,在保證基本口糧的情況下,去干這個有百益而無一害的事情。
然而,中國的保險經紀市場,似乎已然難以等待傳統意義上的經紀公司慢慢“翻身”。整個市場對大數據的需求,正在由曾經的“享受型”需求,逐漸的轉變為“剛需”。很多保險經紀客戶,在嘗到了大數據所帶來的舒適、便捷與高效之后,很難再會回過頭來,選擇傳統模式的保險經紀公司。信息化與傳統意義上的靠人力實現的業務模型,其相差的不僅只是一個APP的距離,而是一套建構在實時數據、技術支持基礎上的反應、協調機制與傳統數據、技術非實時支持基礎上的滯后反饋機制之間的時效、對稱性距離。對保險行業而言,大數據不再是漂浮在科幻片里的夢境,而是真實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剛性需求。
信息化革命堪稱“第三次工業革命”,而“大數據革命”,應當可算作“第四次工業革命”。信息化的主體是計算機,核心是信息歸集、分類,乃至信息庫的編碼及應用;而大數據的核心則是統計學,“溶媒”才是計算機,核心是數據運算、解析、歸集、建模、分析、歸集、分發,以及對信息庫在數模意義上的解構、整合與梳理。對保險經紀行業而言,大數據的作用,將遠超信息化本身。信息化的發展曾經給保險經紀行業帶來過一次飛躍式的輝煌,然而這樣的輝煌時至今日已成明日黃花;大數據,才是保險經紀行業最為根本的時代主題。
從保險經紀行業的行業自身需求而言,大數據的橫空出世,無疑使得這個行業出現了某種全新的發展模式;相關的思辨,也迎來了全新的視角。保險經紀行業無法規避大數據的浪潮,這在行業內部早已成為根本性的共識。平井一夫說大數據是“對人腦的降級”,其實,這話只是說對了一半。人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加重要的數據測算、統計及應用層面;而不是如傳統模型那樣,將大量的腦力勞動用于信息化的基礎構建。這在本身而言,不僅不是對人腦的“降級”,而是對人腦進化的促進。
有一種觀點認為,大數據會使實體意義上的保險經紀模式“數據化”,從而將保險經紀“帶離地面”;然而這個問題本身便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因為大數據本身就是用來服務實體的。對保險經紀這樣對數據本就高度依賴的行業/產業而言,大數據的應用,雖然表面上會讓人產生“全民做數據”的觀感;但客觀而言,擁有廣義數據支撐的反饋-辦事機制,其本身便是對實體的最大支持。數據本身便是實體的數字語言,它客觀反映實體、總結實體,并在此基礎上對實體進行解析,以反作用于實體。就此而言,大數據之于保險經紀的實體運作,其作用并不僅只是某種便捷手段或技術工具那么簡單;更重要者,其更有著輔助決策,并體現決策之正確性的客觀作用。換句話說,在大數據系統不斷完善的前提下,經紀公司的高管們只要遵循數據模型層面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的審慎、切實決策,一家經紀公司,想不做好都難。
眾安在線給這樣的大數據建構開了個好頭,也開了個誤導的“壞頭”。好的方面,資金、思路、包容性,讓最廣義層面的潛在客群充分領略了大數據之于保險乃至相關中介產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壞的層面,則體現在保險中介行業本身。隨著平安網銷平臺、眾安在線及泛華保網的相繼問世,傳統保險(中介)公司的高管越來越視大數據為洪水猛獸。他們認為,在大數據的前提下,傳統保險尤其是保險中介行業,根本無法生存。險種與客戶之間毫無障礙,客戶可以憑著自己的腦子去買保險;不需要經紀、代理,甚至公估人都可以如美團外賣小哥那樣網絡下單;然而這些高管們想錯了一個根本問題,即他們嚴重高估了被保險客群對保險產品的認知程度,或說他們嚴重低估了知識在保險領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網絡化的大數據,將保險人、代理人、經紀人、公估人與被保險人放在了同一片藍天下,那么被保險人是不懂保險的;則代理人、經紀人、公估人的數據意識、知識意識,便顯得尤為重要。傳統意義上的保險業務、業管即售后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保險人、中介與被保險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在根本上導致了中國保險行業近乎于整體化的誠信缺位。中介靠騙、靠忽悠、靠著與保險公司的“勾兌”走遍天下,從未想過有一天會面臨公開、透明的“拷問”。在大數據的背景下,“背對背”的信息不對稱在“天羅地網”般的網格化數據面前變得不堪一擊,保險業務的銷售、中介乃至公估,只能實事求是的通過誠信服務、管理及知識認同而站穩自身的位置。對保險經紀行業而言,大數據并不意味著其生存空間被“壓縮”,而是意味著失信行為被“示眾”。在客觀上,對保險經紀行業的誠信構建,大數據的存在,由百益而無一害。
大數據是保險經紀行業的根本趨勢,這是任何個人乃至行業個體都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在這個趨勢下,如何找準定位、抓住機遇,以先導性的眼光及魄力,扎實的將保險經紀做成高效產業、求實產業、誠信產業,這應當成為每個保險經紀人心中必然思考的基礎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