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畢業7595176人,本科生3991586人。而市場吸收就業的能力不足50%。以2016年為例,企業吸納就業人數降幅在20%以上;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需求下降6%以上;登記招聘單位數量較前一年度減少16.9%。就業的崗位數量嚴重不足,而獨立學院的學生就業受專業能力、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就業更加困難。
為了更好的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教育部提出,高校必須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每位學生都應該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學習國家的就業政策,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升自身綜合就業能力。
獨立學院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須不斷創新,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提供服務。但大部分獨立學院對就業形勢估計不到位,也未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都停留在理論灌輸層面,教學手段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低下。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須走在時代的前沿,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受地理位置、區域環境的影響,獨立學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缺乏長期穩定的目標及體系,又因為就業反饋機制不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往往不能與市場需求同步,教育效果得不到保證。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考慮專業、年級、性格的差異,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但大部分獨立院校并沒有根據學院學生個體差異,對癥下藥,使部分學生輕視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
專業化、職業化、高素質化的師資隊伍是確保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健康發展的前提。獨立學院專業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大部分教師都沒有受過專業、系統的培訓,教師數量短缺,難以滿足學生實際需求。
獨立學院應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能部門,統籌領導學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具體方案,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完善課程體系;制定規章制度,規范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指導和監督,整合教育資源,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推動課程建設,是推動獨立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核心環節,獨立學院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建設,應具有應用性、創新性,要符合各階段學生發展的需求,有針對的推進課程建設。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列為必修課,為大學四年中每年必修科目之一,列入考核。
推進師資力量的專業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任課教師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知識遷徙能力,能將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等知識融匯貫通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所遇到的問題做出準確的解答;還要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臨時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對未來形勢有較好的預測能力。獨立學院應加大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團隊的師資投入力度,提升的教育水平。
課堂教學上,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增強內容的知識性與形式的趣味性。邀請專家開展講座,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前沿知識;組織學生參加就業指導培訓,加強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推進創業教育,邀請成功人士、獵頭與學生分享經驗、心得,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在實踐教育環節,鼓勵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工作,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利用獨立學院現有的學生工作管理網絡,及時搜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困惑,及時引導、干預;利用校園網絡安裝個性測評軟件,開通職業生涯規劃自測渠道,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規劃的能力;利用校園網絡論壇,開通學校職業規劃服務部門與學生的溝通渠道,更好的普及、推廣相關知識和技能。
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置遞進式教育內容,有區別的提供教育服務。針對大一新生,應重點指導學生初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對大二學生應側重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對大三學生側重指導學生準備實施職業生涯規劃,做好升學或求職的準備;對畢業生重點指導畢業生做好就業準備,并予以心理疏導。對于同一年級中的特殊小群體,如貧困學生、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等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干預。
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鏈條可以向已畢業生延伸。借助高校校友會建立畢業生與學校的聯系渠道,加強已就業校友與在校學生的聯系,充分利用他們的就業經歷,引導在校學生。
高校就業教育是學生社會化的重要環節。為了順利完成學生從學習者到勞動者的轉變,獨立學院必須嚴格把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