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楷
【摘要】公文,是實現國家行政管理和黨的建設的工具,也是企事業單位常用的應用文體,在國家政治運行和社會運轉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長期公文寫作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美學特征。富于美的公文,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指導工作實際。本文通過淺析公文立意、結構和語言方面的美學特征,探討公文寫作方式,供廣大文秘工作者參考借鑒。
【關鍵詞】主題;結構;語言;審美
公文,是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實施領導、履行職能、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的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政策方針、公務法規和規章,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請示和答復問題,報告、通報和交流情況等的重要工具。為了維護公文的嚴肅性和處理公文的便利,黨和國家規定了統一的公文名稱和體式。除公文外,其他任何體裁文章都不具備這種特定的體式和要求。也因此原因,有人認為公文是板起面孔講官話,單調、枯燥、平淡,跟美沾不上邊。這種說法是不切實際的。筆者認為,公文因遵循特定的寫作規范,是“戴著鐐銬的舞蹈”,給人以深刻、高遠、精辟的立意美,莊重、典雅、工整的結構美,陽剛、大氣、生動的語言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值得細細品味。本文就公文的審美藝術及寫作方法進行探析,以期拋磚引玉。
一、精心立意,凸顯主題之美
主題是方向、是靈魂,是貫穿全文的基本觀點。美的前提是觀點要正確,必須符合國家、地區、企業的大政方針,宣傳積極向上的思想,客觀真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符合當前工作實際,具備較強的指導意義。其次,觀點要鮮明,主旨含糊、欠明白顯露,主題美就無從談起。必須明確提出問題,靠深刻有力的分析揭露事物本質和內在聯系,通過分析、綜合使問題得到明確的解決或回答。最后,觀點要簡明、深邃,讓人醍醐灌頂、經久難忘、回味無窮,這是美的核心與精髓,吸引讀者迫不及待看下去。
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例,報告開宗明義指出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短短68個字,明確回答了我們黨在新時代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的重大問題,宣示了黨始終秉持的初心使命,宣示了黨始終高舉的偉大旗幟,宣示了黨始終追求的奮斗目標,主題鮮明、立意高遠、思想深邃、氣勢恢宏,成為偉大的時代宣言,盡顯公文主題之美。
二、巧妙建構,打造結構之美
公務活動的目的就在于及時發現提出、分析與解決問題,公文的結構通常表現為“開頭—主體—結尾”的基本形態,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幾種結構形式。公文寫作講求的是邏輯思維的嚴密性,要運用精準的概念、判斷和推理,精心設計文章結構,向穩定的結構形式中注入美的因素,使結構中蘊含了思維和智慧,展現構思嚴謹美、單元連接美、層次清晰美等多種美感,猶如相貌俊朗、衣裝整潔、瀟灑氣派的男青年,集華美外表于一身,給人以美的感受。具體到寫作實際,可借鑒如下寫作方法,合理安排文章結構。
(一)邏輯推導,層層遞進。公文結構的嚴謹美,體現在結構內容前后因果、主次輕重、助補關系的恰當完整。按邏輯思維組織結構,下一個層次是上一個層次的持續與發展,上一個層次是下一個層次的基礎和前提,依靠內在邏輯順序起承轉合、有機相連,循序漸進、步步深入、順理成章。
(二)獨立單元,篇段合一。有的作者怕讀者看不清、搞不懂,大標題下作小標題,小標題里分小條,“甲乙丙丁,開中藥鋪”,結果適得其反,導致文章冗長繁雜、脈絡不明。內容多就層層剝筍、條分縷析,內容少就按需推進、一氣呵成。采取一段即一篇的結構形式,達到內容精悍、結構精巧、意盡言止的效果。
(三)撮要分條,開門見山。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章首先提出要點,亮明目的或結論,喚起讀者注意。“撮要”是全文的內容中心與基本觀點,“分條”是圍繞中心觀點展開表述主張、措施、辦法,常用于下行文,給人條理清晰、目的明確之感。
(四)分層并列,點軸扇開。工作總結、調查報告、講話稿等公文,涉及內容信息量大、結構復雜,常采取以中心觀點為“軸”,從不同角度、分幾個層次并列展開論述,在每個層次起始處或上面設立小標題,結構之間必須是對等的關系,就像徐徐展開的畫卷,圍繞主旨相互輝映。
三、仔細推敲,表達語言之美
毛澤東同志在給胡喬木的信中指出,公文寫作要“字斟句酌,邏輯清楚,文字興致勃勃”。邏輯清楚,做到表意明晰、傳達準確,要以系統思維貫穿全文,“文字興致勃勃”是對文字語言美的要求,是通向精品文章的必由之路。通過清新的文風和恰當的修辭,使文章呈現一種生動活潑、興致勃勃的氣象,讓人看得進去、干得明白、意猶未盡,盡顯公文語言之美。
(一)公文語言陽剛雄渾之美。字字斬釘截鐵、句句擲地有聲,給人希望和鼓舞,充滿正能量。例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種大氣磅礴、堅定有力的語句俯拾皆是——“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等等。字字珠璣,氣勢雄偉,彰顯出強大的感召力、生命力和凝聚力,讓人不容置疑、信心堅定、一往無前。
(二)公文語言生動形象之美。公文雖不是文學,但同樣需要生動。只有生動具體,才有利于增強文件的可讀性,有利于加深讀者的理解,有利于貫徹執行。要善于運用修辭——運用排比、頂真、層遞、綜說等詞格,營造干脆利落、令行禁止、排山倒海的氣勢;運用對比、回文、反復、對偶、進解等詞格,客觀反映事物之間辯證統一的關系,增強人們對事物的全面理解認識;運用比喻、諷喻、借代、反語、析詞、換字等詞格,讓抽象變具體,化生硬為詼諧,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統一。
(三)公文語言簡練精粹之美。公文寫作要注重煉字、煉句、煉意,做到言簡意賅、文約事豐、精辟深刻。同時,要善于運用三字格、四字格、六字格的語言結構,使文章具備很好的節奏感和音韻美。例如“打牢基礎,補齊短板,規范流程,強化執行,本質安全,仍然是永續的主題”“我們要繼承光榮傳統,保持旺盛斗志,成績面前不自滿,困難面前不懈怠,壓力面前不退縮”,等等。要善于凝練歸納,以數量詞為首濃縮概括,例如“六個一”黨支部、“五型”班組等。這種被高度濃縮概括起來的句子,凸顯了語言的精美,要言不煩,便于牢記。
四、結語
總之,公文以實用為目的,要深刻構思文章主題,巧妙安排內容布局,在用語莊重大方、樸素簡練、準確嚴謹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修辭,力爭寫出構思精巧、情思動人、氣勢磅礴、鏗鏘有力、用詞精準的美文,閱、讀、聽都給人以美的體驗,發揮出公文的最大效力。
【參考文獻】
[1]張成恩.不可小覷的文章形式之美[J].寫作,2016(8): 3-5.
[2]王軍.偉大時代宣言,當代公文精品[J].辦公室業務,2018(1):5-9.
[3]滿宗洲,張保忠,李傳來.黨政工文寫作指要[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