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久
“人才之難萬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輕”。
10月27日~28日,河南省招才引智創新大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方城縣經過多方努力,共邀約到高層次嘉賓11位。方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潘自欽以愛才的誠意到北京登門拜訪中國科學院院士葛昌純,葛昌純院士帶領2名博士后、1名博士、1名留學生,一行5人蒞臨河南參加大會。會議期間,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與其親切會談,就科研項目成果轉化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會后,葛院士一行來到方城進行了1天的實地調研,和南陽裕泰隆粉體材料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整個招才引智創新大會方城縣收獲滿滿、成績喜人:8家企業正式簽約50人,16家事業單位接收簡歷39份。
方城,地處南陽盆地東北緣,轄17個鄉鎮(街道),120萬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社會經濟各項事業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人才的渴求比其他地方更加迫切,急需大量的產業領軍人才、科技創新人才、現代金融人才、優秀的青年人才和各種緊缺人才。
方城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諸葛英才計劃”,配套各種政策,組織部門統籌做好“引才、育才、用才”三篇文章,推動全縣加快發展,為脫貧攻堅、轉型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不拘一格引人才
“作為一個山溝溝里的小企業,能請得起院士級專家為我們搞研發,真是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去年,縣人才辦牽頭幫我們引進中科院劉以訓院士,創建了院士工作站,獎補30萬元。今年,我們新引進了中國工程院孫漢董院士,還能再申請20萬元科研經費。我感覺企業要是再做不好,都對不起黨委、政府。”說起來人才引進,南陽道地金木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經理解文激動地說個沒完。
方城縣錦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付新國說:“以前,縣人才辦經常打電話給我們推薦國家和省、市級專家人才,我們都不敢對接,怕企業負擔不起費用。以后好了,按照縣人才政策,對企業和專家都有補貼資金,真是解除了我們小微企業的后顧之憂。”
拓寬視野、主動出擊,大力開展產業領軍人才、科技創新人才、現代金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急需緊缺人才、柔性人才六大人才引進和方城在外人才回歸計劃,加快各類人才集聚,這是方城縣實施人才引進的重要一環。
一是柔性合作引。方城縣成功對接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孫志鵬、楊亞鋒2名教授,清華大學于洋等3名博士研究生和省博士服務團成員曾憲彩博士;在參與南陽市“百名人才進百企”的61名幫扶人才中,成功引進40名專家教授,引進數量創歷史之最,居南陽全市首位,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3月份,中科院院士李亞棟與中南鉆石共建的超硬材料院士工作站成功獲批。至此,方城已連續3年每年成功創建1家院士工作站。
二是校地合作引。引導金航林果合作社與北京農學院達成產學研合作,開辟了方城縣京宛合作的新篇章。推動南陽理工學院在產業集聚區創建大學生實習基地、在瀚瑞特公司創建南陽市軸承產業戰略聯盟,聘請南陽理工學院的11名專家教授為縣產業集聚區科技發展顧問。同時,還正在推動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方城縣的深度合作,10個縣直單位、11家企業就金融人才引進、人才定向培養等與其進行初步對接。10月17日,方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潘自欽,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榮勝帶領縣委組織部、縣科技局等10個縣直單位和南陽煜眾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南陽本草艾開發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負責同志,到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校地結對幫扶”考察對接活動。考察后,方城縣表示要重點在人才培養引進、技術成果轉化、共建科研平臺、聯合技術攻關等方面進行務實合作,探索建立一個穩定、完善的長效合作機制和政策支持體系。
三是凝聚鄉情引。會同“兩新”黨工委,依托方城駐鄭商會和駐鄭黨總支,建立了人才工作站,并聘請崔福玲等10名專家教授為方城縣招才大使。與此同時,方城縣還舉辦“優秀學子家鄉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南開大學等高校的19名方城籍大學生回鄉開展人才服務家鄉行活動,開啟了方城籍優秀學子報效家鄉的新開端。縣委人才辦還與縣人社局聯合舉辦專場招聘會,為50多家企業引進各類人才197人,為破解人才荒開辟了又一引才渠道,為在外高校畢業生和務工人員搭建了又一回歸平臺,受到廣大企業界的一致好評。同時,積極推動各鄉鎮(街道)召開各種形式的在外人才聯誼活動20余場(次)。
“沒想到這幾年家鄉發展這么快,我是通過政府官網看到家鄉的人才政策,等回來后發現,企業發展也這么好,待遇還這么高,真是感謝政府搭建這么好的平臺。以后好了,不用在外邊漂泊了,回家就能創業。”成功應聘到南陽伏牛山木瓜食品有限公司的方城籍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研究生劉永玲高興地說。
固本強基育人才
好苗離不開沃土,人才成長離不開好環境。環境越好、生態越優,創新氛圍就越濃,人才就越愿意留下來。短期的財政傾斜、政策紅利,可能暫時實現“天下英雄盡入彀中”,但若要留住人,關鍵要培育干事創業的豐腴沃土,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讓人才發展有“土壤”。
方城縣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實施“高端人才支撐工程”“方城工匠培育工程”“雙百企業家提升工程”“社會事業人才薈萃工程”,著力培育一支總量大、結構優、素質高的本土人才隊伍。
重點培育,突出拔尖。組織軸承、旅游、畜牧等產業的45名企業家赴鄭州大學參加方城民營企業高級研討班,推薦縣級拔尖人才魯克杰等3名同志參加南陽市委組織部組織的為期2個月的專家培訓班,組織25名優秀拔尖人才和企業家到中國人民大學參加“百年明德”政治理論學習教育。
靈活創新,突出實用。利用方城縣“創夢工場”眾創空間為農村電商、小微企業等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跨境電商暨品牌建設等培訓6場270余人次;借助22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齊聚南陽之際,邀請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宋儀杰教授蒞臨方城產業集聚區,對產業集聚區相關企業進行專題授課。同時,積極組織“諸葛英才計劃”進企業系列宣講活動。
統籌謀劃,全局帶動。圍繞教育民生工程、鄉村振興計劃和脫貧攻堅,統籌抓好教育、文化、衛生、宣傳等各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帶動全縣人才資源整體開發,全面鋪開,塑造方城人才新優勢。
6月5日,方城縣組織實施了第三屆“回創之星”評選表彰活動,成立專門考察組對各企業進行實地考察,企業依法納稅和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投身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等作為主要評價指標。目前,耿興、王迪等作為“回創之星”受到隆重表彰,方城縣東嘉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連被評為南陽市“回創之星”,為培育出更多的優秀企業家起到了示范帶動和榜樣引領作用。
服務引領用人才
留住人才,服務是保障。捆死手腳的繁文縟節、耽誤精力的無窮報表和審批,都容易導致人才流失。作為人才的“娘家人”,方城縣委組織部門極力破除不利于人才發展的“制度藩籬”,用心打好服務牌,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務保障制度,將“以人為本”融入人才工作各個環節的細節中。
堅持引領激勵。在“十佳回創之星”評選中,積極引導福葵農牧、道地金木瓜、德云山風情植物園等優秀回創企業支持參與壯大發展所在村集體經濟工作。大力推薦黃金果農業、中菱工具等9家優秀回創企業申報河南省大眾創業扶持項目,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建“方城人才”微信公眾號,加大優秀人才典型和先進事跡宣傳力度。一年多來,在市級以上重要新聞媒體刊發相關經驗典型300余篇,其中國家級35篇、省級69篇。
強化服務關愛。堅持和完善縣處級領導干部聯系優秀人才和專家制度,每年春節堅持組織慰問為全縣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會同“兩新”黨工委優先在亞盛牧業、裕眾服飾等16家優秀回創企業創建黨支部;組織43名市、縣級拔尖人才召開述職座談會,并進行健康體檢。
創新平臺建設。根據縣域經濟發展、扶貧攻堅等重點工作對人才的需求,深入人社、教育、旅游、扶貧等單位和相關企業調研,做好人才對接服務工作,建設“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為各類人才引進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目前,在縣便民服務中心已初步設立“諸葛英才計劃”服務中心,人員、設備基本到位,努力為全縣各類人才的引進提供服務保證。
實施安居工程。方城縣依據南陽市“諸葛英才計劃”,實施了人才安居工程,將人才安居工程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范疇,分層次落實“諸葛英才計劃”公寓。經與縣住建局、財政局、國資委、新裕公司等單位的對接磋商和實地調研,確定將弘裕·龍匯盛福安置房建設項目中21套建成縣里的第一批人才公寓,人才主題公園建設工作也已納入“三河一廊”項目規劃。一批專家公寓、優秀青年公寓、企業優秀人才公寓陸續在一些企業中落成,讓各類優秀人才解決后顧之憂,使其“來有所居”,為其專注工作、專心創新創造提供了有力保證。
今年以來,方城縣推動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及相關人才工作會議8次,下發《2018年全縣人才工作要點》和《2018年方城縣人力資源績效考評任務分解方案》,推動出臺《中共方城縣委、方城縣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貫徹“諸葛英才計劃”加快建設人才強縣的意見》、落實10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讓方城逐漸成為各類人才薈萃之地、創新創業之地、實現夢想之地。
人才強縣,這是方城縣委、縣政府站位新時代,進一步提升方城在南陽乃至河南發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一大利器。方城縣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培育和集聚人才,著力打造人才高地,激發人才隊伍活力,必將為推動方城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
“下一步,方城將下大決心優化發展環境、用大力度提高服務水平、拿大魄力完善政策制度,力求把人才大量引進來、用心培育好、保證用對位、努力留下來;堅持把方城打造成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高地,實現夢想的沃土,為方城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貢獻人才的力量和擔當。”方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潘自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