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賓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變化對新時期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有著重大的戰略指引作用。現階段,居民消費升級日益凸顯,勢必會對農產品加工有更廣大的市場新需求,這對農業大省的河南而言無疑是重要機遇期。
消費升級對農產品加工提出新要求
農產品加工業需要提升消費品質。消費升級是實現由數量到質量的階段飛躍,對農產品加工而言,就是消費者從經濟實惠逐步轉向了優質、安全、營養等品質化的需求。因此,傳統的農產品加工業的簡單加工,如糧食精制轉化、果蔬凈化包裝等面對消費升級亟待調整。營養、新鮮、安全等成為消費升級后的市場核心訴求。
以面粉加工業為例,河南是全國的小麥主產區,面粉加工是傳統優勢產業。據統計,面粉加工業為代表的方便面產業,2017年河南產量為421.97萬噸,居全國產量第一位,也是國內產量唯一超400萬噸的省份。
隨著消費升級,方便面早已不是果腹的應急食品,而演變為“湯達人”為代表的口味享受和“滿漢御品牛肉面”53元且每日限量排隊的特色展示。消費升級要求的首先是產品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對的就是原有農產品加工產能的調整和轉換。從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圍繞產品品質升級做文章,始終是農產品加工業的核心。
農產品加工業需滿足個性化消費趨勢。消費升級的另一個顯性特征就是市場需求“小眾化”。從溫飽到小康的發展過程也是農產品加工業不斷壯大的過程,大眾化的消費成就了諸多農產品加工企業,也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的基本需求。而小康之后的消費者對農產品及加工品多樣化、多層次、便捷化等升級需求,使得原有的“一招鮮吃遍天”行不通了。
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正在將原有的消費群體進行市場細分,不同地區、年齡、職業、愛好的消費者對同一個產品有著不同的期望,如同衣裝一樣,定制的才是最符合需要的。農產品加工業勢必要在韌性化供給的方向上再接再厲。
農產品加工業需要多地區跨產業融合。農產品加工業是對農產品的簡單加工和深加工的工業制造,是融合一二產業的結合體。而僅從農業和工業的角度加工農產品,只能是生產觀念下的市場需求,并未將國民經濟比例最大的第三產業融入其中,而這恰恰是消費升級的發展方向。以休閑旅游、科普養生、親子體驗等為代表的農產品消費新業態,為農產品加工業開辟了新的發展道路。
近年來,河南省的知名食品企業雙匯、眾品、金星等都開設了工業旅游項目,消費者通過企業實地參觀,了解農產品加工的全過程,在獲得農產品加工知識的同時,也對這些企業的食品安全和運營管理有了親身的感受。
農產品加工業亟待開辟新產品新市場。消費升級不止是對原有市場進行數量增多和功能增強,更重要的是發掘未被發現的新市場。從市場細分、功能定位和應用場景等多角度,將原有加工農產品重新定義,拓展新的市場機會。
例如,河南代表性地方特產“好想你”大棗,將大棗進行工業化、標準化加工,分類和定級,將大棗的功能市場擴展到了極致。另一河南特產“信陽茶葉”,通過技術攻關和產品整合,將長期困擾的夏秋茶改良為紅茶新品,并命名為“信陽紅”,突破了信陽只有綠茶的局限,開辟了紅茶新的市場。
消費升級并不是對原有產品的否定,更多的是基于原有產品的功能和品類的重新定位,開辟一個新的市場空間,滿足更廣泛的市場需求。
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新方向
提高農產品加工的深度、比例和品類。滿足消費升級需求,農產品加工業首要調整方向就是擴大農產品加工的深度和比例,開辟新的產品品類。資料表明,河南省兩次以上深加工的農產品只有兩成,發達國家和地區已達八成。同時,河南省農產品加工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為0.85∶1,而成熟的農產品加工國家和地區為3∶l。可見,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依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以駐馬店絲瓜產業為例,絲瓜作為初級農產品只有食用功能。隨著消費升級和市場開發,駐馬店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了絲瓜的深加工,將絲瓜制作成鞋墊、絲瓜水化妝品等,實現了從食品到日用品的深度開發和品類拓展。
塑造農產品加工業的特色品牌和優勢。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數量眾多,但產品品牌并不突出。在消費升級背景下,農產品加工企業應明晰自身的優勢所在,結合當地地域、技術和資源,形成具有特色品牌的農產品加工業。
河南省西峽縣位于伏牛山腹地,糧食蔬菜等農產品加工優勢并不明顯。據此,在政府的科學規劃和引導下,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果、菌、藥”三大農產品優勢。近年來,獼猴桃年產量10萬噸,全國第二;年產香菇20萬噸,產值20億元,全國第一;山茱萸年產量4000噸,全國第一。西峽香菇、獼猴桃、山茱萸均被認定為“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中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品牌的塑造助力西峽推出了香菇醬、獼猴桃酒、宛西制藥等深加工產品品牌,獲得了市場廣泛認可。
打造整合農產品加工業的戰略平臺。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小麥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4;食用菌產量、瓜果類農作物產量、畜牧業總產值均居全國第一,牛羊禽肉、禽蛋產量全國第二。數量居優的農產品資源更需要系統整合,通過產業集聚和區域聯動,搭建農產品加工制造和推廣平臺,聚集區域和產業優勢,融合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為迎合消費升級下新的市場變化,河南先后發起主辦和承辦了“中國農產品食品交易洽談會”“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河南省特色農產品專場推介會”等。全國性的展會組織和推廣,為河南農產品加工業提供了一個產業相互銜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多贏的新業態發展模式。
鼓勵并培育農產品加工人才進行技術創新。消費升級伴隨的是對農產品加工技術的升級需求。為達到加工農產品的營養、便利、多元、個性等消費升級需要,農產品加工企業就要在加工技術和管理方式上實現新的突破和創新,培育并鼓勵更多的技術人才投入到農產品加工新技術、新工藝、新專利的研發和實踐領域,探尋農產品加工從粗放的數量積累發展到集約化的技術迭代發展的新路徑。
目前,河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擁有各類國家級研發機構18個,省級以上科研機構123個,檢測機構20個,擁有專業院士工作站10個,各類博士后工作站13個,為農產品加工業實現技術革新和突破提供了保障。同時,河南省具有農產品加工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29個,為實現農產品加工滿足消費升級需要奠定了技術和人才優勢。
結論
消費升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作為農產品加工業的大省,2018年上半年,河南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860家,營業收入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9.25%,利潤占比達35.96%,稅金總額占比達34.72%,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河南省經濟總量的重要板塊。
面對消費升級,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存在著種類較為單一、科技內涵不足、產業集聚較低、品牌塑造較弱等現實局限。升級是壓力,也是動力。農產品加工企業只要緊緊把握消費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強化科技研發,遵循市場規律,一定會在消費升級的市場中獲得嶄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