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奇民

當前,脫貧攻堅已由全面推進轉為集中總攻。今年以來,臺前縣認真貫徹上級關于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牢記使命擔當,聚焦目標任務,加壓力、鼓干勁,明責任、抓落實,向脫貧攻堅戰發起總攻,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抓基礎促脫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準扶貧,就是要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扶持,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身上、真正用在貧困地區。臺前縣堅持把精準識別、精準退出貫穿脫貧攻堅工作始終,不斷夯實基礎工作,促進脫貧攻堅。對照2019年脫貧摘帽標準,逐村逐戶開展精準識別“大研判”,著力在提高“兩率一度”上狠下功夫,進一步完善檔案資料缺項、數據不銜接、填寫不規范等問題,加快推動檔卡變檔案工作。把“戶說明”作為建檔戶檔案資料的主要內容,避免出現錯評、漏評、錯退等問題,確保達到“零差錯”。堅持“寬進嚴出”的原則,每季度開展一次全面排查,對邊緣非貧困戶、殘疾人戶、老人戶、鰥寡孤獨戶、長期慢性病戶等重點人群進行重點監測,充分摸底排查,認真識別研判,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對退出戶、返貧戶以及識別、退出邊緣戶,以“戶說明”的形式建立“核查工作臺賬”,納入重點關注范疇,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及時納入,將達到脫貧標準的貧困人口、貧困村按時退出,切實做到扶貧對象動態調整常態化,確保應進則進、應退慎退。
抓落實促脫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關鍵是抓好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工作落實、政策落實,確保扶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要狠抓責任落實,制定出臺《臺前縣關于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責任體系的意見》,著力在明責、履責、督責、考責、問責上下功夫,進一步夯實縣級干部、鄉鎮、縣直單位、村級脫貧責任組、督導組等各級責任,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凝聚起脫貧攻堅戰集中總攻的強大合力。各鄉鎮、部分縣直部門向縣委、縣政府遞交脫貧攻堅責任書,進一步傳導壓力,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要狠抓工作落實,抓好精準扶貧就業基地的管理,加強124個精準扶貧就業基地的管理提升,深入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帶貧效果等,積極想方設法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停產的、沒有起到帶貧效果的企業“騰籠換鳥”,確保精準扶貧就業基地不閑置,不出現空檔期。抓好農業產業化扶貧,加快土地流轉,引導貧困群眾發展食用菌、果蔬等種植業,鴨、鵝、牛、驢等養殖業。特別是要培育壯大養驢產業,著力在延鏈補鏈上下功夫,促進貧困群眾在養驢產業發展中實現脫貧增收。抓好光伏扶貧,充分發揮河南省唯一的“國家光伏扶貧工程重點縣”政策優勢,大力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把無勞動能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的“三無”貧困戶納入光伏扶貧范圍,確保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建設的華電臺前10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扶貧項目、協鑫2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大亞2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和79個村級光伏電站已并網發電,帶貧效益初步顯現。抓好電商扶貧,充分利用“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這一名片,進一步加大電商扶貧力度,把金針菇、櫻桃、機動車配件等通過電商渠道賣出去,使產地和市場很好地連接起來,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在電商鏈條中獲得收益。抓好扶貧項目,堅持“速度、質量、安全、廉潔、環保、公開”十二字原則,在加快推進扶貧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更加注重項目質量、安全、廉潔、環保等問題,并及時將扶貧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公開,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同時,統籌抓好黃河灘區居民搬遷、教育扶貧、保險扶貧、健康扶貧、移風易俗等各項扶貧舉措,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要狠抓政策落實,通過印發宣傳單、文藝演出、村大喇叭等途徑,進村入戶宣傳扶貧政策;開展“大走訪”活動,對扶貧政策進行逐家逐戶面對面宣傳,切實提高群眾的政策知曉率。組織縣扶貧辦、人社局、住建局、民政局等承擔扶貧政策落實的縣直部門,開展扶貧政策落實“地毯式”篩查,著力提高扶貧成效和群眾滿意度。認真研究上級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政策,精心梳理亟需上級部門幫助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加強與上級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接。同時,充分利用全省開展結對幫扶貧困縣工作的機遇,加強與鶴壁市和河南農業大學的溝通對接,爭取更大的支持。
抓黨建促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臺前縣堅持黨建先行,強化黨建引領,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脫貧優勢,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充分發揮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的作用,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特別是駐村第一書記的能力水平,真正摸清摸透貧困群眾的家底,把貧困群眾當成自己的家人,把貧困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家事,把貧困群眾脫貧的事業當成自己的家業,帶著真摯感情來扶貧,用“繡花”功夫抓扶貧,切實履行好幫扶責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把村“兩委”換屆作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補齊黨建工作短板、推動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與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脫貧攻堅戰場在哪里,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基層組織就建在哪里,黨的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加強對換屆后村“兩委”班子的培訓提升,幫助他們迅速進入角色,開展工作,真正打造一支不走的、有力的扶貧工作隊,實現選好帶頭人、配強一班人、造福一村人。充分發揮各種平臺載體作用,充分利用101個農村黨群服務中心,開展遠程教育培訓、移風易俗、專家講座、現場指導等活動,引導黨員群眾學知識、提技能,樹正氣、干正事。扎實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奔小康”主題教育、“黨員主題活動日”等,增強基層黨員干部的宗旨觀念、奉獻精神和擔當意識,激發大家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干勁和熱情。利用精準扶貧就業基地平臺,開展“遠程教育進車間、脫貧攻堅‘加油站”等活動,激發貧困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和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