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真真 董華 吳星
摘 要:高校開展班集體建設工作對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集體是大學生共同學習與生活的常規基本組織形式。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通過輔導員工作積累,探究班集體建設“三步走”模式,通過三個步驟的工作開展,建設優秀上進、歸屬感強的班集體。
關鍵詞:班集體建設 大學生 “三步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a)-0213-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概括了新時代下黨和國家對于青年一代的新期望和新要求。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2]。
高校則是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最重要的陣地。在高校教育中,班集體建設工作基礎且重要,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著力加強班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3]班集體是大學生共同學習與生活的常規基本組織形式,是高校向學生實施教育與管理活動的基層單位。高校學生班集體建設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4]。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多元化,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高等教育也隨之進行了系列改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校班級固有的班級職能開始有所削弱,班級集體意識有所淡化[5]。如何打造優秀上進、歸屬感強的班集體,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全面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課題就顯得十分重要。
作為高校輔導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經過不斷思考與探索,總結實踐經驗,凝練得出了班集體建設“三步走”,即構造“目標與夢想”、實施“監控與檢測”、適時“獎勵與贊賞”,輔以過程中的傾聽、學習、溝通,逐步建設優秀上進、歸屬感強的班集體。
1 “揚帆遠航的動力”——目標與夢想
1.1 提升班集體主動性
探索班集體中成員每個人大學生活背后的深層原因,使每一個人的生活學習與更高遠的目標相互輝映,成就更加上進的他們、成就更加優秀的集體,使他們“不得不完成的作業”、“為了出席而聽的課”、“反復要求而參加的活動”變得更加充滿意義。
1.2 樹立目標一致性
相較于高中的高強度、全封閉的中學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為大學生提供的一種半開放、集體式的教學管理模式,相較于前者有很大不同[6]。在高等教育中,更加注重學生共同目標的營造,這種共同的目標,不僅帶動了班集體整體的發展,更帶給所有人難以忘懷的歸屬與回憶。
所有班集體的建設就要從他們每一個人的目標與夢想做起,為班集體尋找切實可行卻需要為之努力奮斗的一個目標,并使班集體形成共同的大學生活愿景,這樣建設我們期待中的“優秀上進、歸屬感強的班集體”的建設第一步得以落實。
2 “正確前行的航向”——監控與檢測
2.1 把握方向正確性
能測量的事物才能被管理。貫徹目標尤為重要,而在過程當中,我們更應該去設置某些重要環節,對班集體建設進度與效果進行監控:選擇合適的指標,及時接收反饋。
這好比一艘揚帆遠航的巨輪,要保證它的每一只槳,都要朝著正確的航向、以正確的力道劃行。輔導員作為這些巨輪的船長,規劃航向的同時,也一定要適時的對每一只槳的劃行方向進行檢測,否則最后輪船駛達的可能是目標之外的荒島,甚至是充滿暗礁的危險三角洲。
2.2 找準措施差異性
對于未來以科學研究作為目標的班集體一部分人,在重大科研競賽的報名、中期考核、成果展示等重要節點,都需要切實去對他們進行監控與考核,確保他們在朝目標前行的道路上能一路堅持下來。對于班集體學風建設,在上課出勤、作業完成、課程考察等等方面都要切實把關,保證學業目標能被貫徹落實,而不是成為每學期最初年級會上的熱血空談。
同理,班集體凝聚力建設上也要保持適時的監控,觀察班集體成員的心理動向與狀態,及時獲得反饋,及時溝通解決,日積月累,才能在目標的基礎上建設有凝聚力、有歸屬感的班集體。
古語說,“兼聽則明”。作為高校輔導員,利用好學生干部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引導班集體學生干部,收集豐富準確的反饋信息,做好監控與檢測,貫徹落實班集體的目標與愿景,踏出建設“優秀上進、歸屬感強的班集體”的第二步。
3 “遠航補給的港灣”——獎勵與贊賞
班集體的建設一步步朝向目標扎實前行,這時在驕傲與自豪的同時,不要忘了邁出這過程當中的第三步——獎勵與贊賞。
3.1 調動發揮積極性
每個人都需要得到贊賞和肯定。贊賞能促使自己更加奮發向上,追求實現更高的生活期望,發揮更大的能量。充分肯定班集體成員每一階段的小成功。用贊美的語言、激勵的話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鼓勵、幫助下,不斷取得成績和進步也就不斷體驗到“成功感”,樹立“自信心[7]”。
獎勵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完全刺激班集體成員“渴望不斷挑戰”、“渴望繼續堅持朝目標奮斗”的欲望,學生想知道的是他們所歸屬和所做的事情,比他們自己能達到的要偉大的多。這種肯定,這種贊賞,對于班集體成員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3.2 主動營造歸屬感
讓學生知道對于他們的激勵是發自內心的,在特定的節日寫給他們每一個人“你真的很不錯”,親口對他們說出“相信你能做的更好”。這不僅僅是為了班集體能朝向更高遠的目標進軍,這溫暖的過程,本身也會帶給這個集體每一位成員難以忘懷的歸屬感。
需要注意,這一切的前提是班集體建設目標的貫徹落實,嚴格把控對于贊賞的時機,才能讓這最后一步變得更加有意義。
真誠的肯定對于班集體建設來說無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部分的完美實施也基本宣告這一階段“優秀上進、歸屬感強的班集體”的建設基本完成,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繼續走出更加結實的再三步,直到在每個“我們”那 里,實現最初的目標。
4 “瞭望、水源與食糧”——傾聽、學習與溝通
對于高校來說,想要長期地發展、想要更好地發展,就必須抓住青年大學生這個群體,從而也就需要注重青年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和能力提升。
“三步走”,走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學生保持彼此的信任。傾聽、學習、溝通這些細節之處也都無聲無息中影響著班集體。
做好這些細節,簡單來說,在過程中保持耐心、端正心態、注意一言一行,更要避免選擇性傾聽并及時發現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尋找合適的說話方式、簡要的表達。最重要的,在溝通的過程中,要保持自己內心與想法的一致性。真誠理性對待學生,這就足夠了。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Z].2017.
[2] 陳夢媛.新常態下加強和改進高校班級建設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7):33-35.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2004.
[4] 鄭巖.當前大學生班集體現狀的反思與建設對策[J].科教文匯,2014(11):197-198.
[5] 王曉晶.高校班級建設的意義與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3):24-26.
[6] 朱廣生.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現狀與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