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很多學生不服從老師、不接受老師的教導,常與老師頂嘴或對著干,有的學生明知道自己做錯了事,面對老師的批評,不但聽不進去,反而反感、抵觸甚至采取過激的言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中國教育現出現一種病態,對學生只能表揚鼓勵,不能批評,更不要說懲戒。對于老師,則動輒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學生怎么做都沒有錯,錯似乎都在老師。不管老師有沒理都是老師做得不夠好!老師做得有問題!老師有錯!受處分被譴責的總是老師!才使得孩子們膽大妄為,肆無忌憚!
【關鍵詞】教育誤區 教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G62;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012-02
一、教育存在的誤區
誤區事例一:
中國青年報撰文稱:“教師放棄對學生的管教后果是災難性的”。說的是河南一所小學教師的辭職信讓輿論嘩然。這位來自河南基層鄉鎮的四年級班主任,因為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里,引來部分家長不滿。“沒有考慮到個別差生及家長的感受,給個別家長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于是家長要求這位老師登門道歉,否則就告到縣教體局。還不僅如此,“中午有家長在家長群里說當事學生受到了傷害,有自殘的可能。”信中,這位老師帶著強烈的感情色彩:“我為人師已第15年,誤人子弟總是有的,但切切不敢傷人性命。”
“剛才我強忍心中情緒,給學生講解第30課練習冊,當糾正學生默寫在黑板上的詞語時,我冒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寫錯字的同學心靈受到了傷害,回家自殺了,或者若干年之后自殺了說是因為我指出了他的錯誤才輕生的,我該如何面對自己?”因為“很惶恐,深感自己專業知識不足,不能勝任”,因此辭去班主任與一切職務。
誤區事例二:
貼紙條在老師身上被打
2015年5月24日晚自習時,包集中學高一(3)班學生馬某某把畫著一只烏龜并寫有“我是烏龜,我怕誰”的紙條貼在梁云林腰帶下面褲子上。梁老師獲知后深感受辱,并在馬某某不愿寫清事由且撕掉字條的情況下,動手打馬某某一巴掌并發生肢體沖突。
學生看問題片面,有時不顧后果,青少年在認知發展過程中,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雖有一定的發展,但還很不成熟,看問題容易片面和偏激,喜歡鉆牛角尖,有時候做事情不顧后果。這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點,他們看問題容易產生偏見,以為與老師對著干很勇敢,是一種英雄行為,因而盲目反抗,不計后果,拒絕一切批評。
誤區事例三:
6月24日下午最后一節課17點46分左右,山西太原萬柏林第三中學劉同學在數學課堂上玩手機,其班主任從教室后門進入發現他在課堂上玩手機,將其手機暫扣。因當時已是下班時間,故老師沒有做任何處理,更沒有打罵,于17點50分離校回家。之后班主任與家長聯系,但沒有聯系上家長。放學后,大概在18點23分鐘左右這位劉同學推車與同學離校,并未發現有異常情緒。當晚,孩子在家選擇跳樓離世……
孩子跳樓自殺,令人痛惜!痛惜之余,我們更應該反思:到底是孰之過?為什么孩子如此脆弱?我們的社會大眾、社會輿論、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門以及家長、學校和老師是不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問題出在哪里?誰應該為此事負責?
二、值得學習和倡導的教育事例
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那些比你有錢、比你優秀的人,居然比你更努力。越是有底氣的家庭,對自己的后代就越不會放松管教。
健康正確的教育事例一:
格力老總董明珠的兒子也從小就被灌輸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在他讀小學時, 有次放學晚回家了一個小時,究其原因竟然是:“在等那輛一元錢的公交車”。
長大后,縱然深知母親有億萬財富,董東東依舊選擇白手起家:董東東還是記得深受母親影響的自己以前曾說過:“媽媽,你是從零開始的,我是你的兒子,我也可以從零開始。”
健康正確的教育事例二:
縱然有480億的萬貫家財,何猷君還是會自己做飯、自己打掃房間;出門坐地鐵,坐飛機坐經濟艙,毫不鋪張浪費。他的賭王父親何鴻燊曾說:“我時常教小朋友要用功,財富未必會跟你一生,但讀書永遠受惠。”何猷君聽從了父親的教導,他是這樣做的,也確是受益良多。他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當你在睡夢中,我一直在工作;當你在工作時,我已經付出了雙倍于你的努力。”這樣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國外事例:
日本, 最奢華的建筑主要是學校,因為那里存放著他們的信仰——知識、技術、進取。日本孩子從小鍛煉吃苦耐勞精神,不斷挑戰自我,接受各種嚴苛考驗,校園活動都是團隊集體活動,講團隊意識,講責任、擔當、奉獻! 日本這是令人生畏的民族!這個國家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
看日本人的教育理念:
1.“未來企業的競爭,包括國家的競爭,不再是一個 (偉)人與另一個(偉)人之間的競爭,而是一個團隊與另一個團隊,一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一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的競爭。”“教育就是最廉價的國防。”
2.1999年4月,日本頒布了《家庭教育手冊》,堪稱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值得借鑒。摘錄部分精彩觀點如下:養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有這種想法的父親要當心。未必“一說就知道”,但不說就更不知道了。父母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孩子一定能夠領會到。孩子的缺點跟父母總很相似。如果你想讓孩子不幸,那就什么都給他買吧。“規矩”是為誰定的?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遵守家規。如果讓孩子幫著做家務,他將變得很能干。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電視、玩電子游戲,那太寂寞啦。幸福,不僅有從別人那兒得到的幸福,還有為別人造福的幸福。
最精彩的書,是父母自己念給孩子聽的書。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個性,去愛“就是這樣”的孩子吧!
反思我們的教育:
現任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在一次演講中語處驚人“不能再對孩子讓步!”
面對動輒就強調快樂教育,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這番話,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對于一個孩子的教育,必須有懲戒,尤其是面對獨生子女的一代。很多所謂的素質教育、快樂學習完全是被誤導的口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教育呈現出一種病態。對學生,只能表揚鼓勵,不能批評,更不要說懲戒。對于老師,則動輒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學生怎么都沒有錯,錯似乎都在老師。對于學習,動輒就講快樂幸福,而不是辛苦付出,甚至測試都被扣上應試教育的帽子,各種檢測手段都不能輕易使用。
一方面孩子脆弱不堪,遇到一點點風吹草動、挫折困難就尋死覓活;另一方面教師已經成為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戰戰兢兢,很多人不得不放棄最基本的管理職責。你想想,僅僅是公開成績,家長就說孩子受到傷害要自殘,老師哪里承受得起?
三、對于現今社會“愛的誤區和教育誤區”本人的總結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誤導了教育教學管理,社會輿論,家長、學校、老師和學生等很多人的正確認識和判斷!當師生發生沖突時使社會輿論總是從方方面面不分青紅皂白、不做調查研究、不做分析判斷地把責任一邊倒地推向老師身上,就算老師雖然很克制、很耐心、很理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學生不認為自己應該好好自覺遵守紀律,接受老師的正確教導,他們總是很自我,很任性地認為自己就應該被寵著讓著!由于平時就養成這種習慣,即便是在上公開課,教育教學大檢查時,考試時,上課的關鍵時刻他們的自以為是、刁蠻任性也不會有改變。這時的學生仍然需要讓著哄著寵著,讓他們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變成不可理喻的小皇帝、小公主!
只有全社會都秉持一種支持保護教師的正當管教行為的態度,才能避免愛的誤區、教育誤區,還教育原有的摸樣,實現:公平合理健康文明和高效的良好教育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國青年報:“教師放棄對學生的管教后果是災難性的”2018-6-11
[2]中小學教師幫:案例:“學生貼紙條在老師身上被打” 2016-11-16
[3]北京時間: “上課玩手機被扣,男生回家后跳樓身亡!校長發公開信力挺:手機該沒收還得沒收,學生該管還得管”2018-07-02
[4]快資訊:“爸媽,你們走了,今后我喝誰的血!”震驚所有北京人!2018-07-10
作者簡介:
陳開新(1962-),男,漢族,河南省安陽市龍泉鄉人,1979年12參加工作,中小學二級教師,從事小學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