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汝徑
【摘要】傳統的數學作業全批全改模式,不但虛耗著數學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收效甚微。當下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給予了我們改變這種傳統作業批改方式的契機。本文以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組成的智慧學習環境為前提,對數學作業的批改方式進行全新的有效的探索。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境 數學作業 批改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251-01
1.傳統數學作業批改方式的弊端分析
1.1虛耗教師的時間和精力
按一個教師教兩個班,每個班50人,批改每本作業要50秒。連續不停地批改,改完也差不多要一個半小時了,而實際的批改的時間往往不少于2小時/天。每天重復如此,碰上周末和假期,作業的批改量就更大了。顯然,傳統的數學作業批改模式,已經普遍成了數學老師的心理壓力和體力負擔。
1.2 反饋不及時
從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做作業→科代表收作業→教師批改作業→科代表發回作業整個過程,所用的時間過長,教師不能及時地從學生作業里得到對本節課教學情況的反饋,學生不能及時地發現、糾正作業里的錯誤,從而錯過了鞏固本節課知識點的最佳時機。
1.3 成效不顯著
由于時間有限,好多教師都會簡單地以打“√”和“×”來批改,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部分同學為了“完成作業”而做作業,抄襲作業的現象也不鮮見。實踐證明,傳統的數學作業批改方式,很容易流于形式,成效普遍不顯著。
2.基于智慧學習環境下數學作業批改方式的幾種探索
2.1選擇題、填空題:微作業的制作和實施
2.1.1微作業題目的挑選:該節課內容在近年的全國高考題選擇題前10題,填空題前3題,難度都屬于基礎題。
2.1.2制定微作業模板:由三個部分組成:PPT題目展示部分;EXCEL學生答案收集部分;PPT答案講解部分。通過PPT題目里面的按鈕把學生的答案寫進EXCEL表里,再由EXCEL里的VBA程序自動改分、記錄,并立即呈現PPT里,讓學生得到及時反饋,最后學生還可以點開PPT后面的題目講解部分,能得到詳細的解答講解。
2.1.3老師通過微作業模板制作每天的微作業:
第一步,通過word把題目和參考答案輸入好(推薦用MATHTYPE輸入數學公式)。
第二步,通過截圖的形式把題目直接復制,粘貼到PPT題目展示的部分里,并調整“提交”按鈕的位置。
第三步,在EXCEL學生答案收集表里,在“答案”欄里輸入好標準答案(供VBA自動批改使用)。
第四步,通過截圖的形式把參考答案(解題過程)直接復制,粘貼到PPT題目講解的部分里。
2.1.4每天晚修抽15分鐘,由學生用智能手機(或者PAD)(以下簡稱學生端)登錄教室電腦,打開PPT文件,做題,提交答案,觀看解題部分。
2.1.5 在EXCEL里運行VBA程序,自動批改學生答案的對錯,教師從中得到正確率等反饋信息。
2.1.6在第二天的第一節數學課,教師對題目的解答情況進行點評。
2.2基礎難度的解答題:微視頻的錄制和學生的相互評價
2.2.1 微視頻題目的挑選:該節課內容在近年的全國高考題解答題的前3題,難度都屬于基礎題。教師在周末放假前,在電腦里(或者是投影)發布,由學生用學生端下載。
2.2.2學生利用放假時間,解答該題目,并組織語言,用學生端錄制下來,并通過網絡上傳到班級專用云空間里。
2.2.3成立7個數學學習小組,假期回來的第一個晚修的第一節課,由各個學習小組和教師一起評出一、二、三等獎分別2個、3個、5個。
2.2.4在周一的第一節數學課,教師對一等獎的兩個作品進行點評。
2.3突破性難度的解答題:開發性收集解題方法
2.3.1開發性收集資料題目的選取:每次月考題的最后一題,屬于該節課內容在歷年高考題中難度中等偏難的題目,這個是選擇作業,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
2.3.2學生在每次月考后的周末(月考一般安排在周四周五),回家通過互聯網搜索該題的參考答案,總結從該題中的所得,并記錄下來。
2.3.3回校的晚修第一節課,把學生的成果收集上來,由各個學習小組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各2名、3名、5名。
2.3.4在周一的第一節數學課,教師對一等獎的兩個成果進行點評。
3.基于智慧學習環境下數學作業批改方式的成效
3.1減負增效的能效性
基于智慧學習環境下數學作業批改方式,大大的降低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同時相比傳統的數學作業批改方式,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的高效、牢固。
3.2實施過程的趣味性
基于智慧學習環境下數學作業批改方式,通過生動有趣的PPT展示和學生的自我參與,大大的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3.3實施環節的可行性
基于智慧學習環境下數學作業批改方式的實施,對硬件的要求很低,這樣的硬件需求大多數學校達到,所以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4.存在問題
基于智慧學習環境下的數學作業批改方式在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的同時,也大受學生的歡迎。但是因為存在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段,所以,能否有效管理學生對智能手機合理使用,這又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尹愛軍,肖策.數學作業批改模式初探[J].普洱學院學報, 2004(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