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連,周紹春,耿美厚,張素芹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1800)
現在學校對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有2種要求:第一,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體育和學習成績一樣看重;第二,全民運動、終身體育的理念正在社會上逐漸普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可是現今的教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并沒有根據這2方面的發展趨勢進行改革,甚至無法滿足這2方面的基礎要求,因此我們需要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創新改革。進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創新不僅有利于學生的體育素養,也能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氛圍,從而達到促進國民素質提升的目的。
高職體育教學目標主要有3個方面:(1)增強學生的綜合體質;(2)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3)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雖然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制定了良好的評價標準,還是難以避免出現輕過程、重結果的現象。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是起到了短時期的拔高作用,并沒有形成持續的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使他們無法培養出終身體育的運動意識。同時,由于過于追求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很有可能損傷學生原有的體育熱情與積極性,起到反作用。
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展開體育教學活動的三個目標,在實際進行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只注重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愛好的培養。在一開始學生對這項體育活動沒有產生興趣之前,對其進行高強度的、高標準的技能培訓,有可能導致他們的厭惡心理。體育教學活動的本質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但現今的高職院校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使學生喪失了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熱情。
即便是學習成績的評價,也不是一次性的,有月考和期末考之分。但對體育測試而言,卻只有最后一次的結果,很難形成一個連續性的培養系統。一次性的結果導致人們只注重最后一次的結果,忽視了整個過程中學生素質的改變,難以達到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所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甚至一次性的結果導致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溝通互動,無法有力地了解到學生的體質變化和精神面貌,更無法去幫助學生培養愛好了。
在高職院校的文化課教學活動中有教師對學生的成績評價,也有學生對老師上課氛圍的反饋,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合理地調整課程的內容,從而達到一種教學上的提升。由于人們比較重視文化課的教學,對體育教學不是十分重視,所以體育活教學中只有教師對學生本身成績的評價,并沒有學生對教師教學內容的反饋,也沒有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容易使體育教師形成一種固有的模式,難以提升,日常的教學活動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體育意識不強。同時缺少同學間相互的評價,可能會導致整個體育課內的學生相互不熟悉。體育運動本質上是一種相互協作精神的培養,學生之間都不熟悉,如何能達到這種目的呢。
由于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天生體質也不同,綜合的體育素養各不相同,如果針對不同體質的人制定相同的標準,對一些體質較好的學生來說,有可能浪費他們的運動天賦;對一些體質較差的學生來說,有可能難以達到標準,打擊其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熱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因材施教,對不同體質的人制定不同的測評標準。除了制定不同的測評標準之外,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精神面貌進行評價,好的學習態度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也要有一定的加分。
過去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已經深入教師的內心,想要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創新就要從根本因素上進行改變。教師是教學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只有改變了教師的思維模式,才能改變真正的教學評價模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傳統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是依靠體能和技巧來訓練學生的,轉變思維模式后的體育教師則具有更多的人文關懷,能夠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培養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愛,建立一個高效的體育教學體系。
前文中已經提到了對教學目標的忽視和對教學目標的不理解,都是造成現在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出現問題的原因。所以,重視并理解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教學評價體系的目標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的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注重的是技能和體能方面的考核,而忽略了情感和認知上的關懷,在進行新的創新改革之中,要特別注意人文關懷。
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主要包了4個方面:(1)基本因素:自評和他評;(2)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3)最終評價、形成性評價(4)差異性評價。無論別人給予的評價是怎么樣的,自評是一個人認識自我最重要的方式。如果在教學評價體系中沒有自評的系統,就不能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優點,不能建立學生對體育活動的信心。因此,自評作為評價體系中一個重要的因素,需要對這部分的系統進行改革。他評在這里不僅僅指的是體育教師的評價,還指同學之間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技能方面的缺陷,而同學間的互相評價則可以使學生養成團結協作的精神。雖然說注重量化的成績,對學生的體育成長有反作用,但也不能完全撤銷掉這部分的評價。要適當保留定性和定量的評價,確能夠對學生本身的體質和技能掌握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最終評價、形成性評價與差異性評價,這三者構成最后教學評價的最終結果。定量、定性的評價即為最終評價,包含了學生本身的體質和技能、掌握情況。而形成性評價,包括的則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學生的態度以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精神面貌。由于最終的評價會影響學習成績,這樣也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由于課堂成績也屬于最終成績的一部分,教師會加強對學生的觀察,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 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體育習慣。差異性評價則是指針對不同體質不同,采用不同的標準衡量身體素養,以求達到公平的目的,這樣可以不挫傷體質較差的人的體育的積極性。我們要知道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的習慣,雖然最終評價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和結果都十分重要,但保留學生的積極性更為重要。通過前文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最終評價、形成性評價和差異性評價缺一不可。
本文研究了傳統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存在的5個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創新變革。雖然這些建議未必能夠真的實行,也未必能夠對現有的教學體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重視,教育評價體系會發生不斷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