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莉 鄒金原
對于背向旋轉擲鐵餅技術來說,它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投擲運動項目。在整個技術過程中,動作要求較多、較高,變化大,在旋轉當中既有平動,還需要進行轉動,同時存在轉軸的交替和旋轉半徑的不斷變化。這些技術都要求投擲者不僅需要很好的控制鐵餅,還需要對于人體的掌握達到很高水準。對于剛開始的學習者來說,難度十分大。并且因為相關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做到對于重點、難點的講解,教學力度不夠,效率和質量都不理想,訓練成績很難提高。
為了方便研究和分析結果,在文章中將旋轉和最后用力這兩個技術環節劃分為六個時間段。第一,雙腿支撐起即第一雙腿支撐階段,就是在預擺結束到右腳離地的瞬間。第二,左腿單腿支撐階段即單腿旋轉,也就是右腿離地到左腿離地的時間。第三,騰空階段,左腳離地的瞬間到右腳著地的瞬間。第四,右腿單腿支撐階段即兩者的銜接階段。第五,最后用力的初時加速階段,左腳落地到鐵餅運行最低點。第六,最后用力的加速階段,也就是鐵餅運行到最低點之后然后鐵餅離手。
第一,在第一雙腿支撐的階段到左腿單腿支撐的旋轉技術,具體是指預擺結束之后到左腳離地之前。右腿應該需要進行大半徑的弧線擺動,將轉動的力量加大,但是要防止大腿過度太高。同時左腿的支撐轉動應該靈活,在轉和蹬的時候要根據當前狀況進行合理掌握。左肩和左臂要控制好轉動的方向,并且盡力將自己身體的平衡穩住,讓身體在穩定的轉動中形成一個圓心。
第二,對于左腿單腿支撐到右腿單腿支撐時的旋轉技術,是指左腳離地然后到落地之間。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注意幾點:首先要把握好左腳的前腳掌到右腳前腳掌之間旋轉軸心的及時變換,控制好節奏,最好是右腿單腿支撐的時間大于或者是等于左腿的時間。然后,要掌握好旋轉半徑的變化,當騰空的時候,左腿需要朝著右腿靠攏,減少下肢之間的轉動范圍,增加下肢的轉動角速度,保持身體的動能。最后,需要控制好兩腳落地的位置的距離,騰空之后的右腳放在圓心周邊,左腳則是落在投擲圈中線偏左的位置,還要注意鐵餅應該始終保持在身體的后邊,也就是身體需要超越器械。
第三,右腿單腿支撐到最后用力的階段,是指左腳落地然后鐵餅扔出。左腿應該快速的后擺,右腳則是繼續旋轉。兩者之間銜接是指快速沒有任何停頓的進入到最后發力的環節,銜接的好壞將會影響到速度的變化。
第一,對于旋轉與最后用力時候的銜接,要求要比之前階段的都要高。很多學生在背向旋轉擲鐵餅的時候,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就是這個。他們無法做到在旋轉后及時的控制上體的旋轉速度,無法進行右腿單腿支撐的轉動。這樣就很難形成較大幅度的用力,出現旋轉與最后用力的不配合,無法有效利用旋轉速度,達不到旋轉的效果,影響了最終的成績。所以應該在保證正確姿勢的前提中,將旋轉與最后用力進行有效利用,銜接連貫,這才能加快速度。
第二,對于最后用力,它是讓鐵餅獲得最大初始速度的重要力量,能夠決定投擲的距離。最后用力是在左腳落地的瞬間,右腿繼續轉動并且蹬直。而右腳落地的時候并不是旋轉的最后,而是另一個旋轉的開始。這樣在旋轉的基礎上讓鐵餅再加速,才能使兩次的轉動慣性不變。但是很多學生的右腿只會轉不會蹬,只知道利用手臂的離楊力量。也有的學生在最后用力的時候,身體的左側支撐不夠好,在用力的過程中,發生臀部后坐,或者是上體出現前傾,不能形成連貫轉動,這樣達不到兩者之間的銜接,造成揮臂的速度不快。
教師應該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遵循各項教學原則的基礎上,對于每個學生都要進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項目的特點,將全面和重點、難點的關系處理明白,最終讓學生完全掌握技術動作。根據分析的重點,教師需要注意將難點和重點突出表現出來,善于選擇一些有效的基礎練習和輔導練習的方法,比如,徒手練習和手拿器械相結合,慢動作和快速動作相結合,部分練習和整體練習相結合。但是要注意都是為了技術要點的訓練,讓教學更具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學習到背向旋轉擲鐵餅的技術,提高教學的質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使用視頻、圖片、錄像進行教學,學生可以直觀性的感受到技術的要點。同時還可以采用鏡子對照,讓學生對錯誤的動作進行改正,建立起正確的動作概念,形成適合自己身心特點的技術風格。例如,教師在教學、訓練中使用攝像機將學生的動作錄下來,然后進行數字化處理,通過對比,并且對數據進行分析,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專項素質的提高對于項目技術的掌握和教導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鐵餅的教學當中,占據主要地位的有力量和速度,為了獲取更快的出手速度,這就要求肌肉能夠在短時間進行反應,發出巨大的爆發力。所以,在平時的練習當中,需要注意對一些專項技能的訓練,比如,多級跳、高拋實心球等。
背向旋轉擲鐵餅是一項對于專業性要求較高的項目,高中生在進行訓練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制定合理的練習強度。對于擲鐵餅的技術通過多種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成功掌握技術要點。
[1]文超.田徑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531-555.
[2]單信海.鉛球飛行軌跡動態模擬軟件的編制[J].體育科學,2004(3):24 -26.
[3]袁運平.田徑運動800 問[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