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曉冬
初中學習時期是為學生的發展規劃提供扎實基礎的重要階段,更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的學校教育中除了加強學科文化知識傳授以外,更要通過體育教學來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教育改革提倡的教育目標是強調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實現綜合性人才的有效培養,因此,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體育課堂教育就是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載體。
在初中教育階段落實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并學習掌握體育文化知識、樹立健康的運動(生活)心態、具備正確的運動技巧,對我國的體育文化、體育品格、競技精神進行創新與傳承。優質、高效的體育核心素養培養,可以有效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授予學生良好的體育文化知識、在輕松的訓練氛圍下有效掌握運動技巧,同時也會形成良好的體育品德,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體育文化,進行體育運動,具備良好的健康意識,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的體育拼搏精神。
初中畢業考試要面臨的體育中考一直是初中體育教學的一個指揮棒。體育教師的教學規劃始終是圍繞“中考備考”進行的,考試涉及到什么體育運動內容,教學過程中就重復學習該內容,導致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學習重復性的動作以至于學生對體育運動喪失原有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的固化甚至讓學生有厭學情緒。有的學生甚至說出等我考完體育中考就不會再跑步的話。
體育教育應當是以人為本,基于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而進行的,同時引導學生更加科學、健康的進行運動鍛煉以提升個人素質。體育教師為了保障學生順利通過體育中考、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也就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體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豐富體育文化、通過健康運動來提升身體素質、放松和愉悅身心,而體育教師卻過于注重結果成效,一味的用成績來判定學生的整體水平,忽略對學生體育文化知識的教導、身體健康意識的樹立、運動興趣的培養、體育品德的傳承,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科喪失應有的學習態度,更多地認為初中的體育學科就是為了提高中考整體成績的一部分,以致于不能正確認識到體育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1.教師教學手段單一
教師教學觀念未能做到與時俱進,每個教學內容甚至每一節課的組織形式、教學手段都無變化無新意千篇一律,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不抱期望,無法產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更不會正確地認識到體育課程中涉及的核心素養內容對自身素養的重要影響。
2.教學語言貧乏
教師死板、高姿態、匱乏的教學語言,使原本有趣的體育知識變的乏味、枯燥,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復雜、古板的表達方式導致學生認為學習內容過于繁瑣,在學習該部分內容的時候具備心理壓力,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3.沒有形成有效互動課堂氣氛沉悶
課堂氣氛與教學質量是成正比的,當前一些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尚未推行小組間合作學習的方式,沒有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來調節課堂氣氛,導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無過多交流,嚴重降低教學效果,對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交往交流與合作精神形成阻礙。
體育教師應根據上下學期、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天氣環境特點,制定針對不同時節、不同氣候,學生適合進行的運動技能鍛煉計劃。如:春季多雨,可利用室內器械進行身體力量、柔韌等素質練習,提高學生肌體力量與柔韌素質;夏秋季天氣晴朗,適合進行田徑、球類等項目的教學,通過戶外球類練習提高學生手腳協調配合能力,通過田徑的短跑、跳躍等項目的學習發展學生速度、彈跳等身體素質;冬季適合安排長跑和室內項目的學習,長跑等耐力練習能提高學生心肺功能,而羽毛球、乒乓球、籃球和田徑等項目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運動協調能力,提高靈敏度、反應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在運動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氣息調整、力度控制等運動素質。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安排的合理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保持新鮮感,保障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正確理解體育文化、有效提升核心素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合理制定教學計劃有效融入體育核心素養
首先,教師應在課前精心規劃、準備該節課的教學設計。課前備課要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內容、備場地器材,合理巧妙地將新知識中所涉及的體育核心素養落實到教學中去。
其次,在課前要認真設計一個有趣的開場白,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去。有效的引導部分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一節課順利開展的重要策略。課堂中教師的每一個小動作、小幽默也在引導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外,應該多利用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體育素養培育的引導。例如:有效利用學生對奧運會的關注,在教育學生掌握運動技巧的同時,提醒學生要按照運動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動作技術技能、掌握運動技巧、正確認識體育文化;基于學生對奧運會運動健兒的了解,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奧運會中運動員所具備的體育品格、體育競技精神,在學習體育知識的過程中嚴格要求自身、樹立優秀的體育品德;又或是構思一個精彩的場景以情景教育為切入,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2.有效的動作示范是課堂教學的關鍵
體育運動技巧、體育文化雖然是一定的,但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把教材中涉及到的體育核心素養內容通過科學、先進的方式使其更加生動形象、有趣而富有感染力,從原本死板的教學中拉出來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產生興趣、主動去學習。在教授某些具備一定難度的運動技巧時,要在有限的課時內把動作要領簡潔快速的講解清楚。這就要求教師做到精講,把動作要點用簡練的語言進行講述。同時進行正確的示范,引導學生認識到該課時的重點部分。例如:在教授投籃技巧中“三步上籃”動作時,為了保障學生能夠準確抓到“三步上籃”的技巧,體育教師可對重點技術動作進行分解示范并把動作概括成“接、跨、換、跳”幾個字來描述,將每個動作的要點準確呈現在學生面前,要求學生有質量的進行反復訓練加深記憶。
3.運用小組協作加強合作參與意識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教學規劃,在課堂教學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體育游戲比拼、體育競賽等活動,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在游戲(競賽等)過程中,加強對所學動作的實際運用,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優秀競技精神。例如:模仿奧運競賽場景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根據學生掌握運動技巧、運用運動文化、具備運動品格的不同程度,將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安排每個小組代表不同的國家,然后通過競賽來復習所學習到的運動技能技巧。通過課堂教學中安排的一些體育游戲、小組競賽來進行運動技巧、知識的復習運用。同時在游戲競賽的過程中更要明確比賽規則,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規則進行游戲比拼,已達到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規則意識和紀律意識以及提升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目標。
作者基于自身的體育教學經驗,從完善教學方案的規劃、豐富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等策略,落實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激發學生對體育核心素養知識的學習興趣,基于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有效培養體育競技精神、體育品德,正確認識體育文化,保障初中體育教學的整體教育質量得到提升,從而塑造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全面型綜合型人才。
[1]鄒時炎.對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的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1996(6):14-14.
[2]朱海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J].運動,2013(23):108-109.
[3]范果.我國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現狀與培養路徑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4):75-77.
[4]張偉德.談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途徑[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5):51-52.
[5]王立巍.淺談CAI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少年體育訓練,2007(4):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