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瓊 /新華日報
南通普澤畜牧有限公司場區內,一片郁郁蔥蔥,從外面根本看不出是養豬場。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2016年興建沼氣發電工程,建成兩座2400立方米的沼氣池、8000立方米的氣囊式沼氣發酵塘,同時配建儲氣設施、輸氣管道及脫硫設備,截至目前,兩臺發電機組累計發電141萬千瓦時。沼渣、沼液也得到綜合利用,沼渣主要以合同價提供給有機肥廠,用于生產優質有機肥;沼液通過公司興建的1800米輸送管道,與鎮里生態農業園配套建設的田頭儲存池相連接,采用集中輸送與按需輸送相結合,為園區內鋼架大棚蔬菜生產基地、有機稻米生產基地等提供生態有機肥,實現農牧結合、就近還田。
據了解,今年全省畜牧獸醫工作將重點統籌糞污治理與畜牧產業發展,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畜牧業高質量、高效益發展。實現新時代江蘇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根本是要確保產品供給安全、畜禽防疫安全、養殖環境安全,核心是要確保生產過程、生產方式、生產品質和生產效率的高質量,路徑是要做到生態養殖、健康養殖、優質養殖和高效養殖。
走進位于海安的江蘇康德蛋業有限公司,整個生產車間內只有幾個工人。“我們總投資1.2億元,引進全套歐美頂尖的生產加工設備,實現全線全自動化控制,是目前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單體規模最大,集蛋粉、蛋液與精深加工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負責人王文根介紹,“設備可進行上蛋、洗蛋、打蛋,把蛋白和蛋黃分離,最后制成蛋液和蛋粉,出口到國際市場。在這里,一個人就可以養6萬只雞,且全程監控。”
海安畜牧獸醫站站長許秀平表示,在禽蛋之鄉海安,有多家企業通過新建或升級改造,實現全自動養殖的蛋雞達800多萬只,全市鮮蛋加工比例超50%。
加快裝備更新升級,強化質量品牌建設,增加畜產品競爭力,正是江蘇省畜牧業今后一大發展方向。江蘇省農委畜牧業處負責人說,一方面要瞄準市場行情,堅持什么賺錢養什么,擴大生態肉豬、地方家禽、優質肉羊生產;另一方面要滿足中高端需求,增加優質產品供給,開發精深加工產品。
突出產業結構調優調強,江蘇將優化非禁養區產業布局,鼓勵各地立足資源稟賦選擇一兩個發展重點,打造一批縣域優勢特色產業、特色小鎮和特色畜產品。推動蘇太豬、高郵鴨、雪山雞等品種產業化開發,將品種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價值優勢,增加優質畜產品供給。
在江蘇益客食品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家禽全產業鏈智能化發展模式。集團總裁王曉冰介紹,公司產業鏈智能化覆蓋養殖端、生產加工端、營銷端。譬如在養殖端,采用完全自有知識產權的智慧養殖系統IBS,通過物聯網技術,把養殖環境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棚舍內外的風力、負壓等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傳輸到云端,通過算法找出最佳養殖條件,并把這些指導性指令反饋回棚舍的控制系統,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
智能化還有著更多場景的應用。通過分析全集團車輛滿載率來提升車輛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通過裝在毛鴨屠宰線上的攝像頭取得的動態圖像,智能分析每只毛鴨身上皮炎面積;通過IBS系統內的養殖大數據,以及部分背景調查形成養殖戶信用檔案,建立風險控制模型。
畜牧業,動能轉換天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