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農業的發展。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新背景下,農業在不斷的進步,特別是在農用技術和農用機械兩個方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簡單介紹了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業發展的特點。
關鍵詞:新時代;農業發展;特點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3.001
1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發展的特點
1.1信息化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化社會早已到來。例如多媒體、互聯網、“互聯網+”等,都是信息化的產物。所以當前新時代產業下第一個特點便是信息化,現在很多的貿易是通過互聯網來完成的,通過網上物流資料查閱實時查看貿易信息,或者市場信息。曾經的市場信息波動,帶來的影響時間大概有1~2個月左右,而如今是實時影響反饋,如市場缺少某種農產品,相關人士通過信息化能馬上得知這一信息,進而調整農產品的數量或種類。這就是信息化的一大特點,迅速且時效快。
1.2科技化
中國傳統農業農產品產業一般都是依靠人力來完成,或者是以簡單型的機械化為主,但隨著改革開放,科技化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最近幾年。在農產品的行業中,人工智能和科技化的體現尤為明顯。目前,很多農產品都是由無人機配送,用機器人進行分揀,很多以前用人力來完成的事現在是用機器來完成,大大解放了人工勞動力,降低企業的成本。而科技化的體現不僅在于農產品的生產中,還體現在農產品的加工過程中,如市場上各種類型的辣椒醬、豆制品都是通過科技化技術進行生產的。另外,在互聯網中通過在線進行貿易,例如網上下訂單、網上在線購物等等。
1.3簡單化
現在農業產業的簡單化特點是信息化和科技化的一個補充,因為信息化的發展和科技化的普遍,使得現在農業產業的簡單化,即業務流程的簡單化。例如現在農業產業之間的貿易不像以前那樣,通過快遞形式,通過合同的簽訂等,而質量檢測方面也不需要通過第三方遞交,可以完全在線檢測。這些都是簡單化的一個體現,當然簡單化還有一些小程序的簡化,例如微信、支付寶的線下平臺,線上平臺等,都是現代產業簡單化的一個縮影。而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再到出售,都避免大量人力的投入。例如工程檢測、化工、人員管理等,其簡單化程序都避免了以前大量勞動力的投入。
2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發展的啟發
2.1 契合區域政策
在新時代產業背景下,區域的農業發展方向是什么樣的。 要契合區域政策,這是決定農業經濟發展方向的首要因素。區域政策,對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現在我國在大力發展農業,所以很多地方都開始對農業進行補貼,對農業進行科技指導。在政府的補貼和指導下,農業發展的勢頭是很大的,需要利用好不同的農業政策,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和政策保障下,讓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的更快更好。同時,區域政策是經過仔細研究和科學驗證的,其對農業經濟發展具有指導性意見。例如,區域內大規模種植水稻,而區域政策建議大規模種植玉米,這就意味著在區域政府的指導下,發現玉米比水稻更具有市場價值,更具有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潛能。
2.2 運用科技
現在是科技的社會,是信息的社會。結合現代的社會科技,將農業生產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以前由于農業科技的落后,造成我國農業生產力不足,而現代農業科技高度發達,一個人種植幾百畝地的農作物完全不是問題,種植科技只是一方面,上述內容強調的是農業產物其他方面的科技。例如罐頭、熟食等都是農副產品。而這些灌輸的熱加工冷罐,都是科技的一個體現,不能保守以前的一些產業模式,而是推出新思路進行新改革,這就是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從地區的農業化上升為農業經濟產業化。從這幾年的新聞報道中不難看出,以前大規模種植的農村地區,現在也已經有了食品加工廠,有大量的對外農作物貿易市場,現在貿易的形式,也不是以前的那種小集市,而是通過在線付款、在線取貨。
2.3 結合時代需求
發展農業經濟重要的是結合時代背景,不然只會是小規模種植而不會形成產業,什么是結合時代需求,很多人認為物以稀為貴,種植市場上品種較少的農產品,進而取得高額利潤,這樣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確。時代需求不僅僅是硬性需求,還有一些非硬性的需求,在20世紀,人們追求物質都是硬性需求,少了某個農產品是不行的,現在并非這樣,不缺乏某一類農產品,而是缺乏契合自身健康理念的農產品,這就是結合時代需求。當前的時代需求主要是健康,尤其是在農業產品,因為如今食品安全問題不斷,人們更多關注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只要堅持種植與推廣無公害的農作物,那么這個地方的農業經濟就會發展起來。
3結語
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已經和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向不同,現在需要的是科技、信息、政策以及市場的支撐,所以,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時,一定要深入了解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才能確定其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齊冀楠. 遼寧省現代農業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莫嵐. 湘西自治州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研究[D].吉首大學,2014.
作者簡介:鮑懷杰,本科學歷,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業經營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