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蘋果主要生產區目前生產管理及各環節機械化生產現狀的分析總結,并借鑒國外先進蘋果生產技術,提出蘋果機械化的發展思路和對策,以期全面提升我國蘋果生產的機械化水平。
關鍵詞:果園;蘋果;機械化;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3.035
加快果業建設是促進農業競爭力提升、引領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及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其中提升果品質量和生產管理水平是關鍵。而隨著勞動力的短缺和成本的增加,目前生產管理的落后現狀對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制約,因此,對果業機械化提出了更高更為迫切的需求,因地制宜地發展果業機械化將是推進果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1我國果業生產機械化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果業機械化生產現狀
在國際上,果業機械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歷史,20世紀40年代以來,歐洲各國開始將大田使用的拖拉機和配套農機具,經改造后用于果園作業,其后又相繼研制了多種果園專用的動力機械和作業機械。在我國,隨著果業產業的快速發展,果業機械化生產也在各蘋果主產區得到了較快地發展。引進、示范、推廣的太陽能殺蟲燈、起苗、嫁接、樹枝修剪、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機械化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蘋果生產環節包括育苗栽培、田間管理、運輸銷售、加工儲藏、運輸外銷等幾大部分。其中田間管理尤為重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澆灌、植保打藥、果樹修剪、授粉、疏花、疏果、套袋、摘袋、摘果等環節;加工儲藏包括,果品分級、加工包裝、保鮮儲藏等環節。
目前,在我國已經解決的機械化作業環節包括套袋、移動平臺式采摘、栽培、中耕除草、澆灌、植保打藥、運輸、保鮮儲藏等,推廣的機械有拖拉機、田園管理機、蘋果套袋機、果園采摘平臺、起苗機、斷根施肥機、打捆機、挖坑機、中耕除草機、水泵、機動噴霧機、噴煙彌霧機、保鮮儲藏設備等。正在研究解決的機械化作業環節包括,果樹修剪、深度施肥、果品分級等環節,推廣的機械有果樹修剪機、打穴機、水果分級機及水肥一體化、環境監測設施等。但是,果樹修剪、授粉、疏花、疏果、摘袋等目前仍靠人工操作,勞動強度大,成本高,是制約果園管理機械化發展的瓶頸。
1.2我國果園生產機械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果園機械研究起步晚,果園機械化基礎差,例如蘋果生產機械化程度就普遍偏低,蘋果機械及其設施技術發展水平也比較落后。很多用工量多、勞動強度大、時效性強的作業環節都未能很好地實現機械化作業,占用了大量勞動力,制約了蘋果園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
1.2.1自然條件和種植模式制約了果園生產機械化的發展
我國蘋果種植經營現在基本上處于以家庭為單位,處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狀態,農戶果園面積一般在1~15畝不等,多以獨立狀態分布,分戶地塊較小,路況較差。傳統的種植模式和修剪方式使得果樹多為喬砧大冠,樹形高大,果林郁閉,成齡果樹冠間基本沒有作業空間,農機與農藝的結合度松散甚至脫節。與國外整齊劃一、種植規范的大型莊園基地相比,差距明顯。如果盲目引進國外先進果園機械設備也很可能不接地氣,水土不服。
1.2.2果業生產機械化發展不充分、不平衡
由于我國果業生產機械化研發起步較晚,致使果園機械化生產存在缺鏈、不完善等問題。生產過程主要依賴人工完成,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作業環節果園植保噴藥也大都使用噴霧機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F有的蘋果機械,如專用栽植機械、果品分級打蠟機械和國外引進的氣動修剪機等,因成本較高、作業功能單一、利用率較低等原因,影響了果農購置及使用積極性。
1.2.3果園現行植保噴藥技術落后,新技術銜接乏力
果園病蟲害防治所用植保機械多為手動式,藥液有效利用率不足30%,浪費較多,不僅造成了嚴重的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而且直接影響了操作者的身體健康,果農中毒傷亡事故時有發生。近幾年推廣使用的煙霧機、彌霧機因其作業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備受果農青睞。最新的多旋翼航空植保無人機作業不僅可節省使用農藥20%以上,藥效可提高30%以上,且不會損害操作者身體健康,但是由于對果園面積規模和操作者技術水平有較高要求且價格昂貴,載藥量不足和續航時間較短等技術瓶頸有待進一步解決,使其推廣過程艱難而緩慢。
1.2.4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戶觀念落后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國蘋果種植戶呈逐年減少的趨勢,而且從業人員老齡化嚴重,50歲以上的果農占2/3以上。如果沒有新生勞動力的注入,蘋果種植業將面臨發展瓶頸。另外,廣大果農雖然對使用果園機械作業熱情比較高,但觀念還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偏頗與落后。大部分農戶對于果園機械的維護保養觀念及其淡薄,很多機具使用不到一年就因為維護保養不到位而無法正常使用。
2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先進的果園機械代替繁重的人工勞動已成為蘋果產業發展的趨勢。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
2.1傳統型果園進行機械選型和技術提升
一是選型推廣或研發樹下作業的小型機具,主要推廣開溝施肥機、除草割草機、土壤改良和施基肥機械等。例如中耕除草機具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鏟除雜草,蓄水保墑,防止土壤板結堿化,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避免雜草的爭肥、爭水,以保證果樹的正常生長。中耕除草可采用與主機配套的小型中耕除草輪,其松土深度5~10厘米;二是改進原來的農藥噴施機具,推廣使用煙霧機、彌霧機等穿透性好的施藥機械。采用高效能彌霧噴頭,注重人體防護;三是提高果品產業化進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地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果品深加工企業。
2.2新建果園要充分考慮機械作業空間
新建果園建設應從以下兩點出發:一是形成規模,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向示范園區、示范基地適度集中,培養壯大果品龍頭企業;引導果農通過土地、資金、設施等入股形式,將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集中到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二是合理規劃,蘋果矮砧種植模式取代傳統喬砧種植模式,健全完善由主路、支路和田間作業道路組成的道路系統,主路寬度應當在5~7米,支路寬度應當在4~5米,田間作業道路一般應當在2米左右,且主路應當與公路相通。果園密度應當保持株行距2.5米×4.5米左右,并預留地頭空間,充分保證機械化作業的空間。
2.3加強果園生產機械化教育與培訓
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對果園機械知識進行技術培訓或輔導,加強業務培訓和交流學習,為全面提高蘋果生產機械化水平提供科技支撐;二是對購買使用的機具達到“懂原理構造、會維修保養、能熟練操作”,解決因選型不當或者操作不當而導致機械故障或傷人事故的發生;三是要充分利用農機(果業)合作社這一平臺,對果農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讓農民就近參加學習。在培訓方式上要靈活多樣,理論和實際操作有機結合,讓農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四是要合理設置農機修配網點,加強對果農的服務力度,確保機械故障能及時得到維修。
2.4加大果園生產機械化科研開發力度
政府應加大科研投入,公益類科研單位更要勇于挑起自己的重任,組織開展科研攻關,通過新技術、新產品的引進、吸收和研發升級,逐步解決果園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難題,實現單純靠人力作業向機械化、半機械化作業的轉變。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購機補貼政策向果園生產機械傾斜,加快新機具的推廣和應用。
2.5加強農機與農藝的融合
做大做強我國蘋果產業必須強化農機農藝的融合。要依據農機與農藝協同、融合的原則,推廣適用于機械化作業的栽培模式,如行間距要寬,要配套耕作道、電力設施等;在遴選品種時,要選育少修剪、抗病蟲害、耐寒耐旱的水果品種;研發產業適用、性能先進、質量可靠、技術逐級提升、市場對路的農機裝備。
參考文獻
[1]劉斐,黨啟科.提升蘋果機械化水平迫在眉睫[J].農機科技推廣,2014,(05).
[2]孫水全.機械化是蘋果生產環節的主力軍[J].湖南農機,2012,(07).
作者簡介:祝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產業經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