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要: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農村的金融服務建設已經初具規模,是我國金融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無論是金融服務的產品質量上,還是金融生態環境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難以滿足農民當下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造成農村金融服務現狀的原因有農村信用環境不容樂觀、金融服務產品單一、資金外流嚴重等。因此,只有加快農村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才能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具體方法有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創新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關鍵詞: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模式
1.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的意義
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畢竟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盡快探索出符合我國當下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的金融服務模式意義重大。首先,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村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等都離不開及時有效的資金注入,而它們可以給農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其次,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也是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外出打工、農業生產現代化已經成為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常態,而多層次、多種類的金融服務產品可以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最后,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能夠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市場的活力,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促進農村經濟加快發展。
2.當今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
2.1信用環境現狀不樂觀
良好的信用環境有助于資金最大程度的流動,而我國當前的農村金融信用體制還很不完善,絕大部分農民金融意識不強,加上經濟收入不穩定,所以自覺償還貸款的意識不夠強,再加上缺乏健全的評估體系和監督制度,金融機構難以依法維權,因而比較容易出現壞賬的情況。另外,我國很多鄉鎮缺少擔保公司,沒有形成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在這樣的信用環境下,金融機構也不愿意冒著高風險來給農戶提供持續廣泛的資金支持,信貸業務也難以開展,造成農村整體金融服務業務處于功能缺失或錯位狀態。
2.2產品與服務單一
盡管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已經普遍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還十分落后,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金融產品單一、業務粗獷。雖然農戶有了銀行卡、甚至支付寶,鄉鎮上也有了ATM機,各種中小型銀行,但雙方所涉及的大部分金融業務還是傳統的存款、貸款等,鮮有涉及保險、基金、股票等業務,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因為金融機構普遍認為農村的金融發展落后,農民們對金融產品的需求比較單一,并不值得、也不需要去花成本設計更多的金融服務產品;另一方面,農民的金融意識普遍不高,對金融產品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因而也不愿意去嘗試那些對他們來說很新鮮的金融服務,在這種金融機構和農戶雙方態度都不積極的情況下,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處于緩慢發展的水平。
2.3農村資金外流現象嚴重
還有一個我國農村金融服務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農村資金的外流問題。金融行業的繁榮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流通,而在目前的農村,農民的資金以不同的方式流向城市。大部分農民習慣于將外出打工、在家務農等各類收入的相當一部分存到郵政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而這些資金的很大一部分通過各種途徑流入城市,并沒有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流通。與此同時,在平時生活中,農民手中的資金還通過各種方式流入到城市金融領域中,比如醫療、教育等領域,由于資金的流失,農戶在向金融機構提出貸款需求時,也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滿足。
3.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的路徑探究
3.1農村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
當前我國農村的金融服務產品普遍存在種類少、針對性差、收益低等特點,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農村經濟的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下,金融機構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開發具有針對性的新型農村金融服務產品,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民更多元化的生產生活需求。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政府應當出臺更友好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與銀行及其他農村金融機構展開更密切、高效的合作方式,比如說,我國很大一部分農村地區的信用體系非常不完善,這是由于農民的經濟條件有限、文化水平比較落后,因而農民的自動還款意識較為欠缺、還款能力也得不到保障,導致農村的金融貸款風險較大,農民申請到貸款的幾率也較低,如果政府和當地金融機構合作,為農民們建立集體的信用擔保中心,就可以將農民個體的信用轉化成集體的聯合信用,信用等級也會得到提高,這對解決農民獲取原始資金難的問題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除了傳統的貸款之外,相關金融機構還應當加大具有農村特色的保險、證券、期貨等金融服務產品的開發力度,進一步豐富農村金融服務產品的種類。
3.2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創新
目前我國農村的金融服務機構種類單一、數量也很少,主要是一些小型的信用合作社,為了加快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的進程,在傳統金融服務機構的基礎上,還可以創設各種新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構建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因此,為了保證農村經濟繼續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刺激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創新的相關政策,有了國家政策的保障后,當地政府更應當順應時代潮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成立更多由真正了解農民需求、有豐富金融管理經驗的企業或個人負責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比如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等,為農民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從而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多元化、增強農村金融市場的活力。而這些新一代的金融機構只有真正做到響應國家政策、配合政府監督、緊抓農民需求,才能為農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與農民實現“雙贏”。
3.3農村金融環境的創新
眾所周知,一個健康穩定的金融環境是金融市場持續繁榮發展的前提,因此要想保證農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就必須優化農村的金融環境,如上文所述,當今農村金融環境存在信用環境不容樂觀、市場單一、資金流失等問題,因此政府可以從信用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等多個方面對農村金融環境進行調整,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盾。首先,在信用環境方面,可以一步步建立健全農民的信用檔案,細化信用評價標準,及時更新信用狀況,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其次,應當完善金融服務風險分擔機制,鼓勵對金融保險服務的創新,從而提高農村金融環境抗風險的能力。最后,農民對金融服務產品的了解程度普遍比較低,大部分農民都只知道貸款、保險等傳統金融產品,對新型金融產品的接收度較差,對各類金融服務產品的特點也不夠了解,這就要求政府和各類金融機構加強宣傳和教育,才能開拓市場,同時加強農民的守信意識,共同創建一個穩定、和諧、有活力的農村金融環境。
小結:
總而言之,農村金融服務是現代化農業發展、農村經濟水平提升的堅實后盾,更是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我國農村普遍金融服務體系構建還很不成熟、金融生態環境也不夠穩定,這和農民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是矛盾的,因此在合理、高效的基礎上,只有不斷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并加強對農民、當地企業、相關金融機構的宣傳,進一步解放思想,讓更多的農民和金融機構參與農村金融環境的建設,才能使農村金融服務行業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促進農村經濟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關于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分析[J].馬星宇.中國市場.2017(27)
[2]運用創新思維改革完善農村金融制度[J].李冠佑.農村工作通訊.2017(17)
[3]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路徑創新研究[J].史小艷.經濟論壇. 2016(07)
[4]關于目前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模式的研究[J].蔣泉.經營管理者.2015(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