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得到了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心理健康問題,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近幾年,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廣泛關注。筆者認為,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無地區差異可言,農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樣需要重視,本文就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著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一、 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 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認知上的誤區
目前,諸多農村學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清,甚至將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素質教育、品德教育等。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與之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質、開發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大部分農村學校的老師會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判是否心理健康的標準,認為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不存在心理問題,而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歸為存在心理問題,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這也看出老師們都將重心放在成績上,只要成績上去了,其他心理素質、心理壓力應對等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要。這樣片面的認知、歪曲的觀念,則會導致老師們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無所知,長此以往,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二)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制缺乏完整體系
在農村的學校中,幾乎很少有設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門,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由班主任代做,工作職能并不明確,工作是否合理也無從評估。可見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對于下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監督、監管沒有很好地落實,甚至可能存在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管理制度、評估體系等問題。換言之,基層農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一個形式,學校只將重心投入到考試成績、升學率上,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三) 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力量欠缺
農村學校幾乎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即使學校設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是由教授其他科目的老師代教學,然而這些老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專業的知識儲備,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心理健康教育在途徑和方法上本應是靈活多樣的,并且具有針對性,然而農村學校可能也是響應號召,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程,但有些過于片面地強調課程,機械地向學生灌輸心理學相關的名詞、概念、原理,將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成了心理學常識教學課,這樣不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無利,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引起學生們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反感,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四)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分離
在農村總是會忽視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農村家長的文化素質、個人素質相對較低,他們最多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名次,當孩子遇到心理問題時,缺乏耐心和鼓勵,多的是說教和訓斥。就社會教育而言,農村經濟條件有限,心理醫療基礎設施缺乏,社會沒有足夠重視心理健康,在學生有了心理問題之后,則無法就近得到醫治。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分離的現象在農村甚是普遍,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情與自己無關,甚至孩子出了問題還要怪罪老師沒有教育好,而學校老師則認為是家長的問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最后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把矛頭指向社會,社會對于學生教育的關注度不到位,這樣三者環環相扣,卻不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則會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二、 加強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 轉變農村學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如果一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存在偏差,那么當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則會無從尋求幫助,難以得到解決,從而會逐步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對于農村學校,應科學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對象、內容,應該及時的打破陳舊的觀念,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必須全面了解學生,而不是以傳統的應試教育加以評判,不僅要關心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教育管理部門也可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座談會,更加實際、有效地協助農村學校建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良性發展。
(二)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制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工作,教育管理部門應響應國家號召,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一方面,應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監督管理制度,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到學校評估體系中。其次,也要有針對性,考慮到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可以給農村學校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指導,形成適合農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監督、管理、評估體系。
農村學校也應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學校可以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比如心理健康輔導咨詢室等,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合理分配部署工作,明確相應的工作職能,完善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工作的實效性,避免形式化。學校相關部門也可實施相應的工作檢查,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關注和指導,一起商討解決辦法,共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三)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育活動直接的體現者和從事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相關知識技能是保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但是,考慮到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學校可以適當地挑選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老師,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專業培訓工作,學習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轉變教育觀念等。其次,加強每一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鼓勵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這樣也可以優化學科教學,也讓學生們感受到心理上的關懷。再而,學校在建設師資隊伍的同時,也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職責,優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endprint
(四)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是主力,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離不開社會教育的大環境。首先,學校教育是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同時,學校教育也是溝通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學校可以增加與家庭、社會的配合,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聯合開展。其次,家庭教育中,家長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既是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又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因此,家長要提升個人素養,用自己的優良素養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在孩子遇到心理問題時,應善于與孩子真誠交流,耐心開導,也可主動與老師溝通,共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最后,社會教育大環境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不良的社會教育環境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的成長。為此,社會也應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學校、家庭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教育氛圍。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一不可,三者應相互支持、給予配合,形成一個學校、家庭、社會緊密聯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學校也得以良好開展。
三、 總結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相對較晚,但值得肯定的是人們有了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開始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的高速發展下,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現了一些實際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們與時俱進,多關注,多研究,為學校、家庭、社會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更多切實、有效的解決途徑。相信農村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家的合力配合下發展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劉宗發.內陸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
[2]竇秀敏.基礎教育中健康課程的開始及健康教師培養的必要性[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1):67-68.
[3]歐陽榮華.教育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陳家麟.學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
陳尚楠,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