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麗
三年級的學生,身體和心理發育都不成熟,他們需要得到必要的幫助和指導,而有些家長受中國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習慣于高高在上,不懂得與孩子溝通,很難形成平等、融洽、和睦的家庭關系。品德與社會學科關注學生的生活,通過以下幾種措施,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
1.生活情景切入,感知溝通的重要性
以錄像的形式呈現一位學生的心里話,使學生仿佛看到了某個時期的自己,認識到總不說真話,以后會養成說謊的壞習慣;學習成績會越來越不好;心情也不好,影響學習和生活,這樣發展下去后果是很嚴重的。
對事件做深入分析,呈現正確做法。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對比,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應該主動與家人進行溝通的想法,感受到溝通的重要性。教師在課堂中要尊重學生的想法,愿意與大家交流的學生,可以讓其向大家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對于不愿意開口的學生,也給他們空間,讓他們通過其他方式表達想法。這樣就達到了釋放壓力、創造和諧的溝通氛圍的目的。
2.創設情境,換位思考,理解、體諒家長
通過課前訪談,我們發現很多學生覺得家長愛嘮叨。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從學生反映的幾個關鍵點入手,創設生活情景:媽媽是怎樣嘮叨的?面對媽媽的嘮叨你一般會采取什么樣的做法?
課堂中以錄音的形式呈現一位母親的想法,學生就感覺好像是媽媽在對自己說一些從未聽過的心里話,從而使學生產生了換位思考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再播放FLASH小動畫《受傷的心》,讓學生產生直觀感受:釘子扎到墻上,會留下難看的釘孔,我們一時沖動說出的話或做出的事也會像釘子一樣扎進家人的心里,留下傷痕。
直觀而清晰的畫面再次沖擊了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換位思考,反思自己平時的一些做法。觀看后,學生們結合自己平時的一些做法發表了感想:“我沒想讓媽媽的心流血,畫面真嚇人!”“我平時應該對媽媽好點,不老跟她頂嘴了,媽媽也是為我好!”
3.學習溝通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根據課前的教學實際創設具體問題情境,學生在與同伴的討論、表演過程中不斷討論、演練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學過程中,學生用寫紙條的方法解決自己的“苦惱”,并動手制作“說說心里話”小卡片。這樣的活動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課后通過實踐活動,使教育落在實處。學生將“說說心里話小卡片”送給家長,與家長進行情感溝通,將在課上所學習到的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編輯 _ 李剛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