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霂
崇文小學秉承著“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的理念,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健康快樂成長為目的,改變以考試成績為單一的評價標準的學生評價方式,采用綜合素質評價方式,不斷創新評價模式和評價方法,以學生的日常表現和成長記錄為基礎,注重對學生心理、認知發展水平的觀察與研究,綜合考查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
1.多維度評價
我們采用貫穿整個學期的師評、同學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低年級,主要采用老師評價學生的方式,評價內容分為課堂聽講、作業完成、遵守紀律、食堂就餐、宿舍就寢五大項,每周的評價讓家長和學生都能了解一周的表現;在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認識,這時,就讓學生先通過自評的方式,將一周的表現客觀地評價出來,然后教師再進行評價。師生共同評價是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再認知,在自評中了解了自己的優缺點,增強自信心,激發繼續努力的動力。
倡導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通過同學互相評價,讓學生學會欣賞同學,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并對別人的意見進行分析;通過家長評價,實現評價主體間的雙向互動、溝通和協商。
2.過程性評價
為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展的積極性,我堅持采用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參與性和階段性發展。以學生的日常表現和成長記錄為基礎,改變單一的考試評價,采取平時成績、平時表現與期末成績結合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注重考查學生在學習過程和實踐過程中的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范自己的習慣與言行,使評價成為重要的教育活動。
3.展示性評價
學校自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起,在東城區率先根據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開展了幼小銜接、轉變學生評價方式的實踐——低年級學業成果展示活動。“學業成果展示”是從分數單一評價向綜合素質全面評價的一種轉變。“低年級學生學業成果展示活動”主題分別為“一年級——暢游四季”和“二年級——超市購物”。展示活動前,教師精心設計各個學科板塊,把學科文本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重視考查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展示過程中,學生們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且與老師、家長、同伴進行互動,提升了人際交往能力。在此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體驗著學習帶給他們的成就感,找到了學習的快樂。
編輯 _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