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新中考,
不考的學科就不排入課表嗎?
現象:2018年北京中考的考試科目中,除語文、數學、英語三大必考科目外,物理、生化、歷史、地理、政治五科,學生可以自愿選考三科,其中,物理與生化必選一門。于是,許多初中校為了取得更好的中考成績,初三只設置選考科目的課程,不考的科目不再排入學生的課表,美其名曰:中考考什么,我們就教什么。
評析:面對新中考,學校自然要科學規劃學生選考的科目和課時,但要充分安排選學的學科教學,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排課。中考不考的科目不排入課表,是剝奪學生選擇的權利,回到片面追求分數的老路,違背了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初心”。
北京藝術教育的金帆,何以高揚30年?
現象:2017年,北京市中學生金帆藝術團成立30周年。金帆藝術團是開放在教育百花園中的一朵藝術之花,成為包含所有藝術門類、113個藝術分團和幾萬名團員的大型綜合學生藝術團體,承辦學校涉及全市11個區92所學校。
評析:科學的頂層設計和嚴格的日常管理是各校金帆藝術團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法寶。金帆團創立之初就以“立德樹人”為要務,每三年進行一次資格審查,要求承辦校每年都要舉辦專場演出,規范使用金帆團名稱、團旗、團徽;嚴禁參與任何形式的商業性活動,不得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藝術考級;訓練、演出不得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承辦金帆藝術團的學校要以育人為本,防止學校藝術教育出現特殊化、技術化和功利化的傾向。“以普及促進提高,以提高帶動普及”,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參加金帆藝術團的學生個個熱情洋溢,深深沉醉于藝術之中。
孩子心中的“洋節”淡了嗎?
現象:2017年,萬圣節、圣誕節等“洋節”在學校顯得冷清多了,孩子們不再像往年那樣濃妝淡抹地參加慶祝活動,熱情似火地過節了。
評析:這是不是就說明傳統文化已經深入人心了呢?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反而要反思:我們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比“洋節”更影響孩子了嗎?更受孩子們歡迎了嗎?國家將這三大傳統節日列入全民法定公休節日,可節日不能簡單地成為假日,如何讓這些傳統節日更有意義、更有意思,讓孩子愛過,值得全社會深思。我們要培養知行合一的孩子,有效地引導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文化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輯 _ 付江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