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一堂課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一節課有個好的開端,就像一場戲有一個引人入勝的序幕一樣吸引人。新課的開始有出色的“開頭語”,會像磁石般深深地把學生吸引住,像金鑰匙悄然開啟學生的思維。理想的新課導入依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特色,學生年齡心理特征和教師自身特點,創造性導致新課的最佳入口處,扣住學生的心弦,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欲,促使學生以最佳心理狀態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導課;方法;學習;趣味;藝術
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時教學中, 如果每位老師都能把導課環節設計好,那么整個教學過程自然會進行得順利而且生動精彩。一節新課的開始有出色的“開場白”,會像磁場一樣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妙有趣的導課能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讓人產生無限遐想,達到欲罷不能的效果。教學也是如此,一堂成功的課肯定都有一個讓人難忘的導課。以下就談談幾種常見的導課方法:
一、 故事導課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這是在導課時適當運用故事、傳說創設一種情境引入新課的導課方法。寓言、故事、傳說等,往往趣味性濃,特別受小朋友歡迎,因而是一種適合中低年級學生的導課方法。
在教學《從現在開始》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故事進行導課:同學們,動物王國里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萬獸之王”才藝大比拼,動物們紛紛登臺獻藝,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都想坐上獅子的寶座,當上“萬獸之王”。但是經過幾輪競爭,貓頭鷹、袋鼠都敗下陣來,只有小猴子的做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如愿以償地當上“萬獸之王”。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去動物王國看看吧。如此導課,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到底貓頭鷹和袋鼠是如何失敗的,小猴子用什么法寶制勝的呢?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的智慧火花,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二、 猜謎導課
猜謎導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導課方法,教師往往把課堂的主要內容或課題通過謎面的形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猜出謎底。如筆者教學《太陽》一課時,是這樣設計導課的:“有位老公公,一副圓面孔。有朝一日不見它,不是下雨就刮風。同學們猜猜看,這是什么東西?”如此一來,把枯燥的說明文通過有趣的謎語導入,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求知欲。教學《影子》一課時,老師用這樣的謎語導入新課:“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形影不離跟著你,就是從來不開口。”教學《回聲》一課時可這樣導入:“有個小孩真是淘,躲在暗處學你叫,腔調和你一個樣,大山深谷找不到。”
這樣的謎底簡單易懂,學生一般能較快地猜出來。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直接導入所教的新課,引發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感性的認識,加深印象,讓孩子們在歡樂有趣的氛圍中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整個課堂充滿情趣,自然學得不亦樂乎,學習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三、 設疑導課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疑導課是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導課方法。就像朱熹所說的那樣:“讀書無疑者,要教有所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為長進。”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說說:這個題目跟以前學過的有什么不一樣?再讓學生提出自己感到迷惑不解的問題:“為什么要用兩個相反的短語來作題目?” “為什么題目都要加引號?”“這句話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樣引發學生對課題產生積極的思考,從而達到啟迪思維、增長智慧的目的。通過對問題的層層剖析,發現文本不僅僅要告訴我們:父母教會了“我”如何對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包括“捧殺”)和“否定”(包括“棒殺”);而是你要接受表揚,但是不要被它迷倒;你要接受批評,但是不要被它打倒。如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品質,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做到一只眼睛看到文本表面語言,另一只眼睛看到文本背后的主旨,依靠文本又超越文本。
四、 創設情境導課
學生情感的觸發,往往跟情境有一定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開始時,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如:音樂、視頻等方式。教學《七律·長征》這篇課文時,可以先播放《長征組歌》的音樂,再觀看反映長征的紀錄片、故事片。讓學生靜靜地欣賞、細細地體會,然后伴著音樂引導學生進行課文朗讀,隨著音樂聲很快就進入課文情境中,感受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課文的學習情境中去,從而更好地獲取知識,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五、 懸念導課
有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通過設置懸念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迎接新知識,探索新知識。教學《大自然的啟示》“打掃森林”一課時,老師用充滿神秘的語氣說: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個德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要給森來個大掃除。那么結果到底怎么樣呢?是森林從此長得更為茂盛?還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呢?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起來了,吊足了他們的胃口,使他們產生閱讀期待,巴不得馬上就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每位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導課方法,才能更好地發揮導課的功能,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促使學生以最佳心理狀態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使課堂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馬云鵬.課程與教學論[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張建濤,福建省仙游縣鯉南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