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從70年代興起于美國,80年代被介紹到中國,如今已在全國多數課堂教學中運用。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教師把學生培養成能夠自覺學習的人,有利于讓學生成為真正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動者,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習慣的形成。那么這種學習方式應該如何組織與實施?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就是課堂的教學模式、小組的評價模式和學生小組學習的實施。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教學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以班級授課制為背景,以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進行學習。小組學習有這樣幾個特點:同伴間的互助合作活動;以小組成績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以共同的學習目標的設置來促進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要想實現這種互助式教育模式,必須在教育理念上有一個根本性轉變。那就是要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在教學實踐中,我通過組建合理的合作小組,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發現,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發現與成功。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背景
合作學習興起于美國,于80年代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方式,被介紹到了我國。目前,我國對于小組合作學習重復研究現象比較多,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也有待拓展;適用條件的界定不明確;評價體系不夠健全;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技巧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主動性是合作學習的首要特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獨特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小組合作既強調了每個學生的獨立性,也注重對他們合作能力的培養。這種學習方式在課堂中的關系體現為:“學生→教師→教材”,而傳統教學中的“三要素”可概括為: “教師→教材→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是:學生預習后生成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當堂測驗達標,教師補充答疑。
二、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一) 教學環節:
1. 明確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學習目標。
2.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導學案,依據教材,自主查找材料,完成預習。
3. 小組合作探究預習中生成的學習問題。要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最佳契機。
4. 各個小組間進行交流學習,相互補充,相互學習。
5. 綜合評價環節,教師根據各組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進行公正評價并鼓勵。
6. 教師補充學生學習不夠全面的重點內容并進行小結和測評。測評練習的目的有三個:一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鞏固學習成果;三是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 教師活動:
1. 創境激趣。常言道:“萬事開頭難。”教師怎樣在教學中以最短的時間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是一節課能否有效學習的關鍵。比如語文學科,一堂詩歌鑒賞課,以優美的琵琶曲子開篇,播放書卷式展開的一篇篇古代優秀詩歌,這樣的課堂效果我想一定會很好。
2. 啟發引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經歷有限,這個環節應從學生角度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就要求教師要能了解每個學生,因材施教。
3. 點撥解惑。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中生成的問題和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讓學生更有效的加深對知識的分析和理解。
4. 捕捉信息。通過學生的展示,了解知識掌握方面的薄弱環節,以此為基礎設計達標練習題,進行知識的有效鞏固和補充。
5. 反饋達標。根據課程的重難點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設計最適合、最有效的練習題,少而精的進行達標訓練。
(三) 學生活動:
1. 自學尋疑。學生通過教師的導學案和教材初識,自主學習基礎性知識,明確學習任務。
2. 參與探究。各個學習小組在預習的基礎上,生成問題,組內研究解決,對于小組成員學習不足之處進行糾正,補充。
3. 聽講釋疑。各小組之間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對于組內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商討互助解決疑難。
4. 鞏固達標。學生完成教師制定的檢測練習,對新學習的知識進行整合,鞏固。
三、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模式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新境界,對這種新的學習方式的評價有很多種,可以分為組內評價和組際評價,也可以按照評價的類別分為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
四、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
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科學分組,公平競爭。分組時首要是以學習成績為基礎,還有兼顧學生的個性和家庭情況等。
2 小組的組長,他組織的活動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控制性行為:分工、約束、督促;二是協調性行為:協調、疏通、解決爭端;三是建構性行為:組織討論、分析、匯總小組意見;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既是引領者也是協助者。
3 組內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小組成員應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學習中自己負責的工作,比如小組內有記錄員,有檢查員,還有評卷人員等。
4 “導學案”的設計,要嚴格按照課標要求,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設計要有梯度性,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實施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必須在上課的前一天發給學生。在新課開始前,教師應親自檢查導學案,并認真批改。
5、注意討論、交流應該是教師在課前的備課中預設的。討論、交流設在“重點”處、“難點”處、“疑點”處。
五、 存在的問題
目前,有些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或流于形式,或討論與交流的能力和質量有待于提高。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高水平的教學能力,還要有組織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應該讓小組學習的內容始終圍繞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做到有效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自主學習的人。
參考文獻:
[1] 王國章,吳永玲.合作學習及其嘗試[J].教育改革,1995(1).
[2] 陳燕.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大學,1997.
[3]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endprint